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慢性心衰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频繁的住院率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性心衰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程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优势突出。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思想,准确辨证方能施行有效的治疗。因此,为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提供客观的量化指标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心冲击图是医学物理学领域新型的心血管监测仪器,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无创、实用可靠的心脏收缩功能评价手段。基于此,笔者将心冲击图技术引入临床研究,试图评价慢性心衰不同中医证型与心冲击图及心功能改变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探索客观的量化依据,提高慢性心衰的中医辨证水平与临床疗效。研究目的:1.研究心衰组与非心衰组在心冲击图主要指标(HI、IJ、JK、RJ间期)和心功能改变(LVEF、BNP)方面的差异,探讨心冲击图评价心脏收缩功能改变的可行性。2.评价心衰组不同中医证型与心冲击图主要指标(HI、IJ、JK, RJ间期)及心功能改变(LVEF、BNP)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以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疑似诊断为慢性心衰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分为心衰组和非心衰组,慢性心衰的西医诊断标准依据Frmainghma标准及ESC指南,中医辨证分型依据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4个证型。由本科室固定专业人员,对130例入组患者按Framingham诊断标准及ESC心衰指南进行评估,对符合慢性心衰诊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符合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且除外排除标准后的患者纳入心衰组,排除慢性心衰诊断患者的纳入非心衰组。对心衰组和非心衰组的患者均抽取测定血浆BNP浓度,检测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值,联合同步采集心电图—心冲击图,测定心冲击图主要指标HI、IJ、JK、RJ间期。将上述观察指标逐一记录,全部数据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入选与剔除值为系统默认的P<0.05。研究结果:1.心衰组患者的BNP、RJ间期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心衰组患者的LVEF明显低于非心衰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衰组和心衰组HI、IJ、JK间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2.心衰组不同中医证型与BNP、LVEF、RJ间期、心功能分级均有相关性(P<0.05),其中与BNP相关性最强(r=0.673,P<0.01)。随着心衰组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等中医证型的转变,BNP、RJ间期、心功能分级呈逐渐增大趋势,LVEF呈逐渐减小趋势(P<0.05)。3.心衰组不同中医证型间BNP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个中医中医证型亚组间BNP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衰组不同中医证型间LVE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阴两虚证与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LVEF相比,气虚血瘀证与心肾阳虚证、阳虚水泛证的LVEF相比,心肾阳虚证与阳虚水泛证的LVEF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与气虚血瘀证的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心衰组不同中医证型间RJ间期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个中医证型亚组间RJ间期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间LVE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Ⅳ级LVEF值相比,心功能Ⅲ级与Ⅰ级、Ⅳ级LVEF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与Ⅰ级LVEF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的改变,LVEF值逐渐减少。7.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间BNP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Ⅳ级BNP值相比,心功能Ⅲ级与Ⅰ级、Ⅳ级BNP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与Ⅰ级BNP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的改变,BNP值逐渐增加。8.心衰组不同心功能分级间RJ间期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Ⅳ级RJ间期值相比,心功能Ⅲ级与Ⅰ级、Ⅳ级RJ间期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与Ⅰ级RJ间期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心功能Ⅰ、Ⅱ、Ⅲ、Ⅳ级的改变,RJ间期值逐渐增加。9.心衰组不同中医证型间心功能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阴两虚证与心肾阳虚证之间、气阴两虚证与阳虚水泛证之间、气虚血瘀证与心肾阳虚证之间、气虚血瘀证与阳虚水泛证之间级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与气虚血瘀证患者以心功能Ⅱ级为主,心肾阳虚证与阳虚水泛证患者以心功能Ⅲ—Ⅳ级为主,这两对证型间心功能分级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气阴两虚、气虚血瘀、心肾阳虚、阳虚水泛等证型的改变,心功能级别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研究结论:1.BNP、LVEF、RJ间期在心衰组与非心衰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相较于其他心冲击图主要指标,应用RJ间期评价心脏收缩功能改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2. BNP、LVEF、RJ间期均能间接反应慢性心衰的严重程度及预后。3.BNP、LVEF、RJ间期、心功能分级均与慢性心衰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辩证分型提供有益的客观量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