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an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跨国公司开始打破以往只在母国进行研发的传统布局,根据不同东道国在市场、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迅速增加。各国家或地区为了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纷纷采取相应政策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投资,而研发的区位分布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区位分布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现状及区位选择机制。利用美国跨国公司1990、1995、2000、2005年在3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重点研究了其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市场的销售量,东道国市场规模、技术水平、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源丰裕度,工资水平以及通讯基础设施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正相关。东道国技术水平、人力资源丰裕度与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影响美国跨国公司在发达国家进行研发投资的重要因素。而在发展中国家出于使产品和技术适应本地市场需要的考虑,美国跨国公司多建立应用型研发机构,因此东道国市场规模对美国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研发投资影响大而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影响小。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应在充分认识到东道国的区位因素客观影响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投资的基础上,重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提高我国科技发展水平与自主创新能力,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研发基础设施。
其他文献
本研究在最优税收理论的基础上系统诠释税收平滑理论,根据税收平滑理论验证李嘉图等价定理在中国的适用性。构建税收扭曲成本变化指标,测度中国整体及31个省、市、自治区的税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至今已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关于区域层面体制改革的现有研究或多或少忽视了一个现象,这便是区域对外开放及地区之间彼此开放对体制改革的作用。这两种开放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