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些年来,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病例逐渐增多,已成为儿科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RMPP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且并发症常见,其免疫学发病机制已引起广泛重视,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及抗炎作用,可阻断炎性介质的释放,并能够调节机体免疫状态;多个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在治疗MPP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关于糖皮质激素种类的选择、用量及用药疗程方面尚未达成一致,本研究旨在①比较普通MPP与RMPP两组患儿的病例特点,进一步了解RMPP的临床特点及发生的危险因素;②比较不同剂量甲泼尼松龙在治疗儿童MPP方面临床疗效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探讨在常规治基础上,联合不同剂量甲泼尼松龙治疗的意义。方法:1病例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53例MPP患儿。分为普通MPP组96例和RMPP组57例。按照甲泼尼龙的使用情况,两组均分为:对照组(未使用激素)、小剂量治疗组(3~5mg/Kg.d)、大剂量治疗组(7~9mg/Kg.d)。普通MPP组分为:对照组34例、小剂量治疗组46例、大剂量治疗组16例;RMPP组分为:对照组11例、小剂量治疗组26例、大剂量治疗组20例。2比较普通MPP与RMPP两组患儿的部分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急性时期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改变、纤支镜下特点以及预后的差异。分别比较普通MPP、RMPP组内,不同剂量治疗组间,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后的实验室指标(WBC、CRP、LDH、BALF中MP的拷贝浓度)、纤支镜灌洗次数、治疗后纤支镜下不同炎症表现的改善情况、肺部炎症阴影持续时间,以及后遗症和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于符合正态、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三个不同剂量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如有统计学差异,再进行两两比较;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普通MPP与RMPP组的比较1.1两组患儿相比,在性别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RMPP的发病年龄(5.95±1.87)岁较普通MPP组(5.05±2.03)岁存在差异,即高于普通MPP组;1.2RMPP组发热持续时间(17.1±2.19)天、住院时间(24.60±4.78)天均明显高于普通MPP组(分别为11.7±2.23天,17.5±5.31天),普通MPP组患儿多无胸腔积液或合并少量胸腔积液,75.43%RMPP合并大量胸腔积液,RMPP的病变部位多在右肺上叶及右肺下叶;1.3RMPP组在急性期时WBC、CRP、LDH、IgM及MP-Ab滴度强阳性持续时间明显高于普通MPP组。RMPP组PA值明显低于普通MPP组;RMPP组MP-Ab滴度达峰值所需时间明显短于普通MPP组; RMPP组BALF中MP-DNA浓度较普通MPP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RMPP组高倍镜下白细胞内的支原体颗粒数量多,且运动较普通MPP组活跃;1.4RMPP组患儿恢复期在纤支镜下多为粘膜肉芽组织增生、管腔堵塞这种特异性表现;1.5RMPP组患儿肺部阴影持续时间明显长于普通MPP组;1.6RMPP组有15例患儿于发病2月后仍遗留有肺不张;2普通MPP组2.1发热持续时间:小剂量组(11.12±1.79)天与大剂量组(10.98±2.05)天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14.25±2.18)天与大、小剂量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即对照组患儿发热时间明显长于两治疗组;2.2住院时间:小剂量组(17.26±2.97)天与大剂量组(16.89±2.7)天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20.12±3.68)天与大、小剂量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即两激素治疗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3实验室指标: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三组间WBC、CRP、LDH及BALF样品中MP-DNA的浓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2.4肺部阴影持续时间: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大、小剂量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即两激素治疗组患儿肺部阴影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5纤支镜下表现:三种疗法的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再进行组间比较得出,大、小剂量组间的治疗有效率无差别(P>0.05),较对照组均有差别(P<0.05),即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6纤支镜灌洗次数:三组间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7激素不良反应:各组均未见明显激素不良反应;2.8后遗症:所有病例均未出现后遗症。3RMPP组3.1发热持续时间:小剂量组(14.42±2.06)天与大剂量组(15.6±2.54)天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17.81±1.33)天与大、小剂量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即对照组患儿发热时间明显长于两激素治疗组;3.2住院时间:小剂量组(24.54±5.08)天与大剂量组(23.15±3.82)天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27.63±4.80)天与大、小剂量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即两激素治疗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3实验室指标:治疗后,三组间BALF样品中MP-DNA浓度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大、小剂量组间WBC、CRP、LDH水平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儿WBC、CRP、LDH水平明显高于大、小剂量治疗组;3.4肺部阴影持续时间:三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大剂量组患儿肺部阴影持续时间短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3.5治疗后纤支镜下病变的改善情况:本研究经比较治疗前后纤支镜下的支气管腔堵塞发生率,得出:三组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大剂量治疗组的堵塞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3.6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次数:大、小剂量组的灌洗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即灌洗次数均少于对照组;3.7激素不良反应:各组均未见明显激素不良反应;3.8后遗症:15例RMPP组患儿于发病2月后仍遗留肺不张。结论:RMPP的发病在性别上较普通MPP无明显倾向,发病年龄较大,表现为持续性高热,易合并大量胸腔积液,感染指标升高明显,MP-Ab滴度上升快且强阳性持续时间长,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内部支原体颗粒运动活跃,且数量多;易侵袭右上肺,可造成远端管腔炎性狭窄、堵塞,甚至机化,治疗疗程长,易遗留后遗症。对于普通MPP来说,急性期联合不同剂量的甲泼尼松龙治疗,能够缩短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肺部阴影持续时间,并可使纤支镜下病变支气管的炎性程度好转,且前述作用的发挥,不依赖激素用量的大小;但甲泼尼松龙不能够改善普通MPP的炎性指标,也不可减少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次数。针对RMPP,急性期联合不同剂量的甲泼尼松龙治疗,可以缩短发热时间及住院天数,并且不依赖激素用量大小;大剂量甲泼尼龙能够显著降低炎性指标,缩短肺部阴影持续时间、减少灌洗次数、明显降低支气管肉芽增生致堵塞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