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侗族民间刺绣的艺术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m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桂北大山深处的三江侗族地区,被人们称为侗族风情的代表地。当地有着许多古老而别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手工艺,侗族刺绣艺术便是其中蕴含深厚民族风情的一环。它是传统农耕文化的产物,在侗民族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传承、发展至今,是极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侗族刺绣主要用于装饰服饰和小孩的背带盖。侗族女性从小就要开始学习刺绣,人们从一幅幅艳丽美观的绣品上看到了她们的心灵手巧,看到了侗民族的文化,却很少有人关心她们对刺绣的看法,以及她们在刺绣中所表达的情感。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侗族女性不再只是受缚于家庭,她们有了外出打工挣钱的机会,思想观念随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于世代传承的刺绣工艺,其看法也已发生了改变。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同乐村的侗族刺绣为个案进行研究,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文章的研究缘起、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梳理关于侗族刺绣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详述调查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及与侗族刺绣相关的人文环境。第三部分描述侗族刺绣的制作工艺过程及其图案内涵,归纳侗族刺绣制作的规律和技巧,概括当地人对侗族刺绣的评价标准,分析侗族刺绣的现代变迁。第四部分分别从剪纸、民间艺人、传统礼俗(包括岁时礼俗、生育礼俗、婚姻礼俗等)、族群认同这四个方面论述侗族刺绣的传承情况。第五部分探讨当地人对侗族刺绣的评价和理解,包括男人、女人(分为普通女性和刺绣艺人)对侗族刺绣的评价和理解。第六部分为结语,总结出当地人只有客观地看待自己与外界的文化,增强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性,才能让侗族刺绣在传统和现代碰撞的过程中鲜活地发展下去。在传统的侗族社会中,侗族刺绣是当地人评价女性是否合格的标志,是女性智慧的反映。通过对当地刺绣艺人的详细个案分析,得知她们把侗族刺绣作为情感表达的媒介、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性别身份认同的标志,同时也把它作为换取荣誉和财富的方式。即使是作为民族文化品牌开发的刺绣艺术品,其中也蕴含着强烈的艺术家情感,体现了她们对文化的建构过程。
其他文献
生猪生产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一直占据着首要的位置。同时,猪肉历来也是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肉类消费品,近几年猪肉约占中国肉类消费总量的65%左右,人民的生活消费已经越来越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以服务成员、谋求全
内蒙古是全国最大的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畜牧业是内蒙古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长期以来,内蒙古畜牧业的重点一直在牧区草原畜牧业上。随着草原生态的恶化和畜牧业对农村牧区
粮食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问题是国家发展与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世界各国政府所重视。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既要满足本省居民的生活、增收和发展的需要,又要为国家发展做
目的探讨和分析目标管理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抽取40例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政府部门的工作理念和政府部门具体的工作职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服务型政府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重视绩效评估
一、案例背景每年9月,都会有一大批莘莘学子来我校就读,他们大多会由父母或兄长三五成群地组队进行护送。但无论有多少的不舍与牵挂,只要踏人幼师学校的大门,学子的身份便发生了
自2004年以来,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国家支农惠农的重要农业补贴政策之一,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
随着城市的发展,国内多个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提出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并付诸于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快速、准时、运量大、无污染等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载体,耕地数量是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对于人多地少的我国来说,保住18亿亩耕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提。土地整理是我国增加耕地的一项重要措施,据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