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控器件励磁系统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与能源在地理上的逆向分布特点,使得我国电力工业朝着大容量、远距离、跨区域模式发展。为提高系统稳定性及线路输送容量,采用串联电容补偿成为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手段。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潜在地会引发系统次同步振荡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发电机组轴系损毁等事故,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研究次同步振荡产生的机理及其抑制措施具有重大的工程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在详细阐述次同步振荡基本问题的基础上,以复转矩系数法为主要分析方法,对全控器件励磁系统抑制次同步振荡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1)评价各种次同步振荡分析方法的优劣,选取复转矩系数法作为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对复转矩系数法的原理进行详细地数学阐述,并给出复转矩系数法的判据、适用条件及其时域仿真实现的具体步骤;(2)介绍全控器件励磁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提出全控器件励磁系统主电路的拓扑结构,针对所提出主电路的拓扑结构,介绍全控器件励磁系统电压源型变流器(VSC)控制策略和斩波器控制策略。然后,对全控器件励磁系统交流侧抑制次同步振荡机理进行理论推导分析;(3)以IEEE第一标准次同步振荡模型为例,采用复转矩系数法研究励磁系统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按照相位补偿原理分别设计串联结构电力系统稳定器(PSS)和并联结构PSS用以缓解次同步振荡,仿真计算表明,两种结构PSS均能起到缓解次同步振荡的作用;(4)仿照PSS相位补偿的原理,设计附加励磁阻尼控制器(SEDC)用以抑制次同步振荡。采用复转矩系数分析法分别研究单通道SEDC和多通道SEDC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然后,基于PSCAD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SEDC能够有效地缓解小扰动引起的次同步振荡;(5)基于dq解耦控制策略,提出注入次同步电流控制策略和专用于抑制次同步振荡控制策略。不同故障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抑制大扰动引起的次同步振荡。最后,仿真验证全控器件励磁系统励磁控制和交流侧共同抑制次同步振荡的作用效果。
其他文献
新能源的发展使得风电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大规模风电并网给电网的安全稳定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含大规模风电并网电力系统的大扰动稳定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众所周知,对风机、泵类负载的交流电动机节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可调速。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高压变频调速和绕线式电动机的串级调速。通过分析和对比研究,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对
前级为DC/DC变换器,后级为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光伏并网系统具有易于模块化,效率高等优点,适用于大型光伏电站等应用场合。各级联单元的光伏电池是相互独立的。受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各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存在波动,其最大功率点会不同。如不采取措施,各H桥输入直流电压会出现不均衡现象,导致逆变器输出多电平电压的谐波增加。本文研究实现各H桥输入直流电压均衡的控制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本文分析载波移相控制(
本文首先阐述了变压器故障诊断的发展和现状,指出目前变压器故障诊断中存在的不足:一方面具有滞后性,即要到变压器故障已经发生时才能够判断出来;另一方面具有不确切性,即能实现对故障的定性分析但不能实现故障的定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从电气量方面入手,对变压器进行健康诊断的思路。 通过对变压器绕组建立“灰箱”模型,利用最小二乘辨识法对模型参数进行辨识,根据辨识得到的电阻参数来对变压器绕组进行诊断。对现
  本课题设计了抽油机电机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测系统。  本系统的下位机各采集模块使用电能芯片CS5460A和微控制器完成电机的电量参数(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有功功率、
多个UPS模块冗余并联运行方式是实现高可靠性、大功率电源系统的优选方案,被公认为当今电源变换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于UPS(或逆变器)是正弦电压输出,其并联运行远比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