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脑电、肌电影响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douliang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脑电及表面肌电探讨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机制,并观察靳三针疗法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运动、日常生活、大脑功能等的影响,希望能通过电生理角度进一步掌握患者恢复程度、靳三针疗法对患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有更进一步的协助治疗方案,辅助临床医师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更进一步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方法:(1)依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脑卒中诊断标准选取22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4-8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靳三针组)与对照组(普通针刺组),治疗组120例,对照组100例,分别采用靳三针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进行治疗。治疗分2个疗程,每个疗程4星期,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次30分钟。治疗前、完成第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①基本日常生活活动及疗效评定,采用常用的评估工具:改良Barthel指数(MBI),改良的Rankin量表(mRS);②肢体运动功能疗效评定采用:Fugl-Meyer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四肢感觉功能评分,Fugl-Meyer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③神经系统专科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量表)评分,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损伤恢复程度。(2)在纳入临床研究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靳三针治疗组患者进行脑电信号检测,予行床边脑电监测检查时,每名患者监测约20-30分钟左右,嘱患者在病床上采用仰卧位调整进入安静闭眼、放松状态,再行脑电采集:记录5分钟平稳脑电图后,进行针刺治疗,再持续记录15分钟及起针后5分钟平稳脑电图。注意同步观察记录患者的行为动作变化、病房环境变化、护理操作情况等,作为剔除、分析脑电数据时的参考。观察各个导联所录α、θ、δ、β波平均功率及波幅分别在三个阶段的变化。(3)在纳入临床研究的脑卒中患者中,分别对靳三针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30例患者的上、下肢进行表面肌电信号检测,观察2个疗程前后患健侧RMS比值的变化。结果:(1)经卡方检验,χ2=1.117,P=0.291>0.05,两组性别经卡方检验,不能认为两组性别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年龄经u检验,P>O.05,不能认为两组患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量表评定情况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不能认为两组患者各项量表评定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且有查比性。患者治疗前后量表评定情况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治疗疗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量表评定情况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3)α节律平均功率、α节律波幅在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留针阶段、拔针后状态阶段情况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α节律平均功率在留针阶段、拔针后状态阶段均较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升高,α节律波幅在拔针后状态阶段均较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θ节律平均功率、θ节律波幅在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留针阶段、拔针后状态阶段情况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0节律平均功率在拔针后状态阶段均较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降低,θ节律波幅在留针阶段、拔针后状态阶段均较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δ节律平均功率、δ节律波幅在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留针阶段、拔针后状态阶段情况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δ节律平均功率在留针阶段、拔针后状态阶段均较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降低,δ节律波幅在拔针后状态阶段均较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β(LF)节律平均功率、β(LF)节律波幅在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留针阶段、拔针后状态阶段情况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即①除F4、C3、CZ导联上P>0.05外,β(LF)节律平均功率在其他导联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β(LF)节律平均功率在留针阶段、拔针后状态阶段均较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降低趋势,且在拔针后状态阶段较留针阶段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T3、T4、T5、T6、F7、02、CZ、 C3、FZ、F4、FP2导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β(LF)节律波幅在留针阶段、拔针后状态阶段均较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降低,且在拔针后状态阶段较留针阶段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HF)节律平均功率、β(HF)节律波幅在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留针阶段、拔针后状态阶段情况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即①在β(HF)节律平均功率方面,P<0.05,除在FZ导联上显示β(HF)节律平均功率在拔针后状态阶段较之前二个状态阶段明显升高外,其余导联上均显示在拔针后状态阶段均较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降低,同时,除在T4导联上显示留针阶段较在针刺前静息状态、拔针后状态阶段增高,其余导联上均显示留针阶段较在针刺前静息状态降低,而高于拔针后状态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β(HF)节律波幅方面,在T3、T4、T5、T6、F8、F7、01、PZ、 P3、FZ、FP2、FP1导联上,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β(HF)节律波幅在拔针后状态阶段均较针刺前静息状态阶段降低,同时,除在F8、T5导联上显示留针阶段较针刺前静息状态、拔针后状态阶段升高外,其他导联上均显示在拔针后状态阶段较留针阶段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患健侧肌均方根振幅(RMS)比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不能认为两组患者患健侧肌均方根振幅(P,MS)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有可比性。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患健侧肌均方根振幅(RMS)比值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疗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患健侧肌均方根振幅(RMS)比值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疗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患健侧肌均方根振幅(RMS)比值经独立样本t检验,P<0.05,因此认为两组患者患健侧肌均方根振幅(RMS)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临床疗效评估:靳三针疗法与普通针刺法均能提高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四肢感觉功能评分、Fugl-Meyer关节活动度及疼痛评分,降低检测日常生活功能残疾程度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评估神经损害程度的NIHSS量表评分,有效的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且靳三针疗法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2)通过脑电信号检测,显示在实施靳三针针刺治疗后,α节律波幅升高、平均功率增高,同时伴有θ、δ节律波幅降低与平均功率的下降,表明靳三针针刺治疗可能有促进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提高,推动恢复大脑功能的作用。(3)在予以针刺治疗后,表面肌电信号的观察指标患健侧RMS比值明显较治疗前升高,即患侧肌运动神经元较前有所恢复,且靳三针疗法疗效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4)创新点:①本研究为首次综合应用脑电信号及表面肌电信号检测,对靳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的电生理机制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深入的基于临床电生理研究靳三针疗法的疗效机制打下基础。②临床上,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评定几乎均为临床症状观察量表的评定,本研究为首次综合应用脑电信号及表面肌电信号检测,旨在于从电生理机制的客观角度进一步细化及量化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程度和疗效评定。
其他文献
为了寻求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钢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改善钢铁件在恶劣磨损工况条件下的耐磨损性能,本课题进行了在高锰钢基体表面铸渗SiC陶瓷颗粒的研究。通过改变工艺
患者女,44岁。因自觉下腹胀2个月,下腹部包块10余天就诊。B超示:右卵巢囊实性肿物15.5cm×14.4cm×10.2cm,内有多房隔,房隔密集区范围6.0cm,实性结节状突起5.0cm×4.6cm×4.0
以茶纤维为经纱,麦饭石纤维为纬纱,采用提花组织制织成家纺面料,利用茶纤维的抗菌性和麦饭石纤维的保健功能,开发出一种多功能家纺面料,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构成及发病特征,为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88例(271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发病诱因、发病年龄、性别、职业、
特征性给付方法是在涉外合同当事人未选择合同准据法时,根据合同之债的特征性给付行为的属性确定合同准据法的一种国际私法方法。特征性给付方法首先表现为确定涉外民商事法
现代机器制造中大功率、重载荷的齿轮传动越来越多地采用齿向修形的鼓形齿轮。例如,在轧钢机联轴器中,其外齿套往往采用圆弧鼓形齿轮。变齿厚齿轮的应用,大大改善齿轮的接触
曲轴主轴颈和连杆颈外圆的粗加工及半精加工是曲轴切削加工中费时较多的工序。多年来,国内外曲轴生产厂家一直在寻求最佳的加工方法。先后出现了车、内铣、外铣、车拉等加工
本文针对Al2O3—TiC复合工程陶瓷回转体表面的电火花磨削加工过程,提出加工机理主要有气化、熔化和断裂三种方式,并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加工机理进行研究。应用有限元方法依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RET)各参数在新生儿溶血病(HDN)治疗中的价值,为临床判断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对44例HDN患者于入院当天、治疗中、出院当天3个时间点取末梢血,测定网织红细
硬和韧一向是材料性能矛盾的两个方面,现代纳米科技可能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Ti-Si-N纳米复合薄膜以其硬度高、抗高温氧化性能好、摩擦系数小、弹性模量高、和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