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中国公学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_FF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公学作为近代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其特殊的创办历史和管理模式在近代中国教育史和革命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胡适在中国公学的求学与掌校,与中国公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试图重现中国公学真实面貌的同时,重在研究胡适与中国公学相互关系。通过对胡适与中国公学关系的探讨,一方面揭示早期中国公学对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形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探究胡适“成名”之后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对中国公学命运改变所起的作用。本文分为四章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胡适与中国公学的早期渊源,中国公学的特殊吸引力成为胡适投考的重要原因,公学的民主管理模式使胡适受到民主气息的“熏陶”,逐渐养成了参与意识。胡适与中国公学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贯穿文章的始终。第二章和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胡适担任校长时期对中国公学的校务建设和学风的塑造。胡适担任中国公学校长之后,参与改组校董会、调整院系、扩建学校,进行校务建设;承扬自由理念,培养了学校的民主气息,实行“无为而治”,把中国公学的发展推向高峰。然而,由于个人自由主义思想言论的影响,开罪国民党当局,学校的立案也受阻碍。第四章主要论述离任之后的胡适对中国公学摆脱困境及复兴所做的努力及晚年的追忆。中国公学的革命与民主传统是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形成的早期重要渊源之一,而三十年代中国公学的发展与胡适的自由主义教育理念分不开,中国公学的立案因胡适个人的自由主义言论而受影响,其实质是胡适个人自由主义思想和三十年代国民党“文化统制”的矛盾体现。
其他文献
对于支护土体为杂填土的深大基坑而言,如何对杂填土的性质特别是抗剪强度指标进行评价,做到基坑支护方案的合理设计、对周围空间的合理利用,确保施工技术的可行性等方面尤为
对<中国数学文摘>和美国<数学评论>进行多项比较分析,指出二者的异同及<中国数学文摘>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若干可行的建议.
指出应一分为二地看待科技论文稿件外流对国内科技期刊造成的冲击;认为我国科技期刊不存在总体水平下降,而是质量有所提高.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一方面积极对日作战,在亚洲战场牵制了日本的兵力,一方面实行蒋介石“苦撑待变”政策,积极寻求外援和盟友。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契机,罗斯福
近年来,金英小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一、信息技术支持下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修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是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