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与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基于经济集聚视角的实证分析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cj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与传统城镇化不同,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非经济性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是保障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偏好对经济增长有直接作用的经济性公共物品,而对非经济性公共品的投资偏少,这一现象使得很多学者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不利于公共品(尤其是非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中国式财政分权是否有利于促进公共品的供给,这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认为以城市空间扩张为主要表现,以资本、人口和技术的空间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本身就是一种经济集聚现象。在借鉴空间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城镇化(空间经济集聚过程)进程中,财政分权对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有非线性影响。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激励地方政府提高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效率以及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首先在研究现实背景和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和非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现状。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年份各地区的多个非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一个综合评分,综合评价各地方政府对非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情况。最后,在相关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平滑变迁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集聚效应影响下,财政分权对非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具有非线性影响。在不考虑经济集聚效应影响的情况下,不同的分权指标对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不同,即财政收入占比(RR)与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财政支出占比(ER)与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考虑经济集聚效应的影响时,发现财政收入分权与非经济性公共品的供给之间始终是正相关关系,但是对于不同的经济集聚程度,其影响作用的大小不同;而在不同经济集聚水平下,财政支出分权对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的作用既有可能是正向的促进作用也可能是负向的抑制作用。此外,研究发现民生财政支出对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的影响也表现为非线性,同时受官员政绩考核机制的影响,地方政府追逐GDP的行为使得地方经济发展与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状况呈负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文中将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近的现代白话文中,通过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期刊
摘 要:教师的赞美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神奇的魔力,他们会因为教师的赞美而喜欢上某一个学科,只有喜欢上这个学科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成绩。数学学科一直以来在学生眼中都是极为枯燥乏味的,尤其是小学生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态度,如果他们产生了厌烦心理,教师再怎么努力也会有回天乏术的感觉。面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采取激励的方式进行转变,而且相关教学实践证明,所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通过对工作经验的总结,提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是人类生存与现代文明的基础,科学技术能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但不能替代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与干扰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从而对
最低工资制度能否发挥有效作用取决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是否适度。过高或过低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能实现最低工资制度设计的初衷,反而会减少劳动力需求或者对劳动者权益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