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与个别正常(牙合),以及与其父母的下颌骨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特征性指标和亲子代间的相关规律,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遗传特征,并为正畸临床的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对象和方法1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到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7-28岁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88例作为实验组,选取个别正常(牙合)成人10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按颈椎骨龄分组,分为:生长发育组男女各22例,平均年龄10.6岁;发育完成组男女各22例,平均年龄20.4岁。对照组内成员男女各50例,平均年龄22.3岁。通过测量头颅定位侧位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软硬组织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找到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特征性指标及若干判别指标。2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到天津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7-28岁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88例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子代男女各44例,平均年龄15.5岁;父亲85例,平均年龄48.1岁;母亲86例,平均年龄47.6岁。通过测量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亲子代间相关分析。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特征性指标与亲子间相关分析的关系。结果1 16项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特征性指标如下:下颌凸距,颏凸距,SL,Y轴角,下颌角下角,上下颌齿槽座角,下颌角,A-B平面角,联合变量,下中切牙角,L1-NB,上下唇基角,面凸角,Wits值,颏唇沟角,唇凸距差。2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6个判别指标,按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唇凸距差,上下颌齿槽座角,上下唇基角,Wits值,下中切牙角,联合变量。3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亲子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部位、亲子代性别不同,亲子间相关关系也不同。骨骼部与牙(牙合)部、软组织部相比,相关项目较多,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骨骼部位,儿子和父母的相关性大于女儿和父母的相关性;牙齿和软组织部位,女儿-父母的相关性大于儿子-父母的相关性。4 69项测量项目中16项亲子间无相关关系,提示这些指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强,临床中可以通过正畸治疗加以改变。5特征性指标较非特征性指标有更多的项目亲子间具有相关性,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筛选出16项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特征性指标,通过逐步判别分析找出6个判别指标,按作用大小排序:唇凸距差、上下颌齿槽座角、上下唇基角、Wits值、下中切牙角及联合变量。2.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亲子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硬组织较牙齿和软组织部有更多相关项目,母亲与子代间的相关性要大于父亲与子代间的相关性。3.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特征性指标比非特征性指标在更多的项目上表现出亲子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