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历史发展中会计活动所承担的特定社会责任出发,从可计量层面揭示会计信息质量的本质内涵及决定它的演进和变迁的基础因素,思考当代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成因和改进对策,是本丈的研究范围和对象。 资源财产形式和社会权益关系是决定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计量内涵的两个核心因素,从而也构成了会计变革的根本推动力量。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一定社会可计量内涵要求的会计变革必须借助于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改革和发展来实现。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未超越货币计量假设的局限性之前,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实际上只不过是说:这些会计信息是在遵循现行有效的会计规范制度体系下而生产出来的,而现行有效的会计规范制度体系,则不过是一种在当前满足了各主体利益均衡的状态。所以,要使会计信息反映经济真实则必须先存在一个规范“真实性”的制度体系,其次,对这一制度体系的遵守或违反的结果必定会导致行为主体价值预期的增益或损失,而关键的问题是,这一规范体系是各权益主体在经过了充分博弈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人愿意付出代价改变这个状态”的一组均衡的行为模式。 然后,以衍生金融工具为例,作者探讨了西方国家以及我国关于可计量的变革问题,进而剖析了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改进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市场理性制度的完善,形成一个对会计制度体系的遵守或违反的结果必定会导致行为主体价值预期的增益或损失的市场选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