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南缘胡杨、梭梭和柽柳水势对比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rvi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以150团丰收林的三种荒漠植被(胡杨、梭梭和柽柳)为对象,比较三种植物水势变化规律差异,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和大气温湿度的关系。用露点水势仪测定三种植物水势,结合2008—2009年三种植物的水势及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分析该干旱区三种荒漠植被的水势及地下水位变化规律,探讨在地下水位变化下植物水势的响应。结果表明:胡杨叶、茎水势日变化呈“V”型,梭梭和柽柳水势日变化呈“W”型。2009年人工胡杨老林叶、茎水势明显高于2008年的胡杨水势;人工胡杨幼林叶、茎水势日变化幅度不大,整个趋势呈直线型,且低于2008年的水势;2008年和2009年梭梭同化枝水势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双峰型;2009年柽柳茎水势日变化略高于2008年的水势,但是两者日变化趋势相差不大。三种荒漠植被水势日变化与大气温湿度的相关分析表明,胡杨老林叶、茎水势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9和-0.818),胡杨幼林的茎水势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50);胡杨幼林叶水势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6);梭梭同化枝水势和温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9),和空气湿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57);柽柳茎水势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和空气湿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71);总体看来,温度的变化对水势变化呈负面影响,空气湿度对水势变化呈正面影响。胡杨老林2m处与5m和10m处叶、茎的清晨水势变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5m和10 m处叶、茎的清晨水势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2m、5m和10m处的叶、茎正午水势变化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20:00,胡杨老林在不同高度叶的傍晚水势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人工胡杨老林在三种高度下的傍晚的叶水势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梭梭清晨和下午水势变化为顶部水势比底部低,中午顶部水势比底部的高;在时间上来看,正午水势最低。顶部和底部清晨、中午和下午水势变化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柽柳不同高度水势差异性比较同梭梭。结果表明,梭梭和柽柳水势日变化都有一定差异,且差异显著。从总体来看,梭梭在不同高度的日平均水势都比柽柳水势要低,这也就表明柽柳抵御干旱环境能力要强。植物在不同高度和不同时间下水势变化的这种差异与变化与处于不同高度的叶片的叶龄、生理功能及其周围环境因子有密切联系,但是水分是制约它们生长的关键因子。从150团丰收林2008—-2009年地下水位月变化来看,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显著。通过比较发现,三种荒漠植物的水势比较结果为:梭梭<柽柳<人工胡杨老林。该研究对丰收林胡杨、梭梭和柽柳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及可持续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针对机载挂飞转台的摆扫速度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模糊自适应PID技术进行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实际应用提出摆扫转台的期望摆扫速度曲线,并对直流力矩电机驱动
近几年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是CAD/CAM技术已经成为辅助建筑设计与建造过程的重要设计手段。本文通过"狂草建筑"空间装置设计,讨论自由形体设计与建造过程中C
大陆法系刑法相关的出罪理论在我国刑法的犯罪论中如何定位、如何适用是困扰我国刑法学的难题。在没有确切定位的背景下,可以考虑用但书的立法规定对现实司法中需要救济的行
文章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对我国2004—2015年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通过Bootstrap对结果进行修正,并利用PSTR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与"
目的:利用pGC-SPAG6-shRNA重组慢病毒载体在MDS细胞中靶向沉默SPAG6基因,明确SPAG6表达差异与PTEN的关系,从体内体外两方面探究SPAG6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骨髓增生异
本文以Short pulse(SP)方程拉克斯对特征函数的行列式为基础给出了N阶达布变换(?)N的显示表达式.在(?)N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发现拟行列式是可以被避免的,这有别于最近的一篇文章(J. Ph
<正>本人作为一名在大学里教书的从业建筑师,经常被邀请参与关于校园建设的讨论。今年初,在同样的一次讨论会上,学校准备启动拆除校园内一组旧厂房的计划,当我把这一消息带回
高层居住建筑的兴起是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而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大量形式化的高层居住建筑矗立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其巨大的体量无疑对城市环境、城市风貌造成极大的
近年来,随着环境与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降耗与绿色生产成了化学工业过程的明显趋势。乙酸异丁酯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行业,随着众学者对乙酸异丁酯合成方法的不断研究,乙酸异丁酯在工业上已经实现连续生产。目前,工业上合成乙酸异丁酯的工艺大都是先反应然后进行多步分离的过程,该工艺存在能耗高、过程复杂繁琐等问题。本文通过Aspen模拟软件对合成乙酸异丁酯的反应精馏工艺及其强化过程的优化与控制进行了研究。
随着移动微型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微视频的设计与开发已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微视频本身所具有的微型化、碎片化、互动性等特点不仅适用于中小学、高校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