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国家对贫困地区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入新的阶段。2010至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纲要》强调:“要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要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1015-2020年)》,地方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积极采取了一些支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交流,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研究以甘肃省L县为样本,抽取了 L县农村独立初中、完全小学和九年制学校各1所、城镇独立初中、中心小学各1所为研究样本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相结合,从L县目前所实施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实际现状出发,通过对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学校(学区)校长、参与轮岗交流的教师、普通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和发放问卷,对L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轮岗交流现状进行探讨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L县教师轮岗交流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遴选机制和使用管理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不到位;学校“敷衍了事”,城镇教师交流到点难,学校对轮岗交流教师的管理、评价和监督不到位;轮岗交流涉及校长和教师的利益,校长和年轻骨干教师轮岗交流难,教师对轮岗交流了解程度不高、态度不积极;学生在面对新来的老师时会产生适应性反应,频繁的换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一定影响。并从社会文化、制度建设、学校环境、师资等多个方面对影响农村教师轮岗交流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从整体上做了较深入的思考,针对L县当前实行的教师轮岗交流提出相应的建议:社会和政府要优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县域资源,升级教师人事管理体制,建立轮岗交流长效机制;学校要优化办学模式,加大对本土教师的培训,促进本土教师成长:教师本人也要提高认识,积极主动的参与轮岗交流,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