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选择性放射性碘(131I)治疗(简称清甲)是清除手术不能完全切除的残余甲状腺组织的主要手段。因大剂量放射性131I可能会带来更多不良反应,而DTC患者生存期较长,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在排除残留甲状腺腺体的影响下对比不同剂量131I清除中危DTC术后患者甲状腺效果是否相同,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从而探讨是否可以降低清甲治疗剂量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DTC术后首次行131I清甲治疗满足入组条件的患者。清甲治疗前完成甲状腺静态显像,结果采用平面视觉分析法,根据显像结果,将显像阳性患者视为残甲组,显像阴性患者视为无残甲组。由5名核医学医师制定131I清甲治疗剂量,根据治疗剂量的不同,残甲组和无残甲组组内分别分为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随访3-12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4版)提出的疗效评价方法提示,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清甲失败、影像清甲成功、DTC完全缓解,将患者治疗后发生的副反应分为:无不良反应、一过性反应、持续性反应。单因素分析残甲组与无残甲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及不同不良反应之间可能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年龄、性别、治疗前唾液腺损伤症状、治疗前有无残甲、131I治疗剂量)。多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分别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计收集满足入组条件且资料完整的患者215例,其中男性患者61例(28.4%),女性患者154例(71.6%),平均年龄为44.81±11.57岁。治疗前有残留甲状腺组织患者135例(62.8%),其中小剂量72例,中剂量39例,大剂量24例;无残留甲状腺组织患者80例(37.2%),其中小剂量15例,中剂量21例,大剂量44例。(1)131I清甲治疗结果:清甲失败者17例(7.9%),仅清甲成功者86例(40.0%),DTC完全缓解者112例(52.1%)。结果示:残甲组和无残甲组组内比较,不同剂量之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残甲组和无残甲组组间比较,是否有残留甲状腺治疗效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131I清甲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无不良反应者59例(27.4%),发生一过性反应者103例(47.9%),发生持续性反应者53例(24.7%)。单因素分析不同不良反应之间131I治疗剂量和是否有残留甲状腺组织均有统计学差异(Z=6.775,-2.311,P=0.034,0.021),年龄、性别、治疗前唾液腺损伤症状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131I治疗剂量(OR=2.305,95%CI:1.466-3.625,P<0.05)和是否有残留甲状腺组织(OR=4.302,95%CI:2.020-9.162,P<0.05)是有无不良反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31I治疗剂量(OR=1.561,95%CI:1.034-2.356,P=0.034)是有无持续性反应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残甲、131I治疗剂量不能影响清甲治疗效果,排除残甲因素后剂量也不是清甲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131I治疗剂量是影响不良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剂量越大不良反应越易发生,并且越易发生持续性反应;残甲只是一过性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有残甲患者发生一过性反应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