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史资料。本文收集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10例使用硼替佐米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病例。其中初治患者2例,复发患者2例,常规化疗1-3个疗程后疾病进展患者6例。10例中联合应用美罗华3例,用量为1.6mg/m2;与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方案联用7例,其中1例后改为HyperCVAD(大剂量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硼替佐米与大剂量甲氨蝶呤+阿糖胞苷交替治疗;与ECHOP(依托泊苷+CHOP)方案联用1例,后改为与HADP(顺铂+阿糖胞苷+地塞米松)联用;与地塞米松、阿糖胞苷联用1例;与地塞米松、环磷酰胺联用1例。疗效评价标准按照IWG制定的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疾病进展(progress disease, PD),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为CR病例和PR病例总和。结果:对10例经病理证实为NHL的患者给予硼替佐米治疗1-6个疗程,2例初治患者均达CR,ORR 100%。经治患者中,CR 1例,PR 1例,SD 4例,PD 2例,ORR 25%,CR率12.5%。结论:应用硼替佐米治疗初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显著。对于常规化疗方案(CHOP±美罗华)初治治疗后进展或复发的患者,部分可取得一定疗效。对于其确切疗效的观察尚需扩大病例数。硼替佐米的毒性反应一般可预见并控制,患者耐受性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