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联合国在小额信贷年会上首次提出了普惠金融的理念,普惠金融是由小额信贷这一概念引申出来的,是小额信贷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它的主旨是为所有群体公平地提供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社会福利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我国对普惠金融的研究相比其他国家较晚,但近几年研究势头迅猛。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要把我国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改革与创新作为发展方向,这一举措打开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务院发展普惠金融的号召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在金融改革的过程当中,金融资源愈发向高经济发展的地区倾斜,金融服务和产品更倾向于投向高收入群体,金融体系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云南省作为多民族省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研究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问题,为推动云南省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第一章介绍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和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对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和对普惠金融的相关理论的阐述。第三章介绍了云南省普惠金融及影响普惠金融发展因素的发展现状。第四章则进一步对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运用普惠金融指数IFI计算方法对云南省2008-2017年的数据进行计算,测算出云南省近十年的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并对结果加以分析。第五章通过进一步建立Tobit模型对影响云南省普惠金融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分析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第六章根据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中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丰富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建立适应社会转型期的农村资金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云南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宏观作用、提高云南省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积极推进云南省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云南省金融教育和金融知识的普及、简化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流程和操作。由纵向测度结果可知,云南省普惠金融水平在波动中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收入水平、城镇化率和教育支出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政府扶持力度和互联网覆盖率存在负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