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出现在晚清时期,它是在封闭的国门被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之后,清政府为了挽救其统治危机而被迫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伴随着晚清留学教育的发展,与之相应的留学制度也经过了草创、成型、发展与消亡等三个历史阶段。晚清留学制度的演变,是与晚清留学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并在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曲折历程。 晚清留学制度主要包括选派制度、管理制度以及考核与录用制度等三个方面。选派制度的内容涉及选派机构、选派方式、选派条件和选派科目;管理制度的内容涉及管理机构与管理措施;而考核与录用制度指的是晚清政府在学成归来的留学生的任用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程序和办法。晚清留学制度在草创时期呈现出临时性、应对性和不规范的特点,在总体上还显得十分幼稚,随意性很强;甲午战争结束之后,前往国外的留学生逐渐增多,清朝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系列留学教育的规章制度,晚清时期的留学制度在这一阶段基本成型,并具有了规范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但仍缺乏稳定性和权威性;随着封建科举制度的废止,标志着与近代教育管理体制接轨的学部正式设立,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正式被纳入到了中央政府的管理体制之中,留学制度也日臻完善,并表现出稳定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虽然清朝灭亡了,但是晚清留学制度中的一些方面还是为后世所承继。 晚清留学制度深受当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封建教育体制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尽管如此,作为中国近代留学制度的开端,晚清留学制度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当中还是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