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免疫逃逸是干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可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杀伤,与宿主形成嵌合体。本研究从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免疫耐受分子HLA-G等三个方面,对造血干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对来源于外周血、骨髓和脐带血的三种常用造血干细胞的免疫逃逸能力进行比较,找到最适合用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类型。
方法:(1)用免疫磁珠法分别从成人外周血、成人骨髓及脐带血中分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骨髓造血干细胞(BMSC)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CBSC);(2)分别用免疫磁珠法及流式细胞分选法从成人外周血中分离CTL及NK细胞;(3)以CTL、外周血NK细胞和NK-92细胞系为效应细胞,并分别以PBSC、BMSC、CBSC为靶细胞,以去除了造血干细胞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对照靶细胞,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分析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4)以CTL和外周血NK细胞为效应细胞,并分别以PBSC、BMSC、CBSC为靶细胞,用克隆增殖实验分析效应细胞对靶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率;(5)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SC、BMSC、CBSC表面HLA-I类分子、HLA-Ⅱ类分子、NKp30配体(NKp30L)、NKp46配体(NKp46L)及HLA-G的表达情况。
结论:(1)三种造血干细胞对CTL和NK细胞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逃逸能力,其中对CTL的免疫逃逸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对NK细胞的免疫逃逸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CBSC,BMSC,PBSC。(2)NKp30L、NKp46L的低表达可能是三种造血干细胞对NK细胞免疫逃逸的共同机制。(3)CBSC表面高表达HLA-G分子,可能是它对NK细胞具有更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机制之一。(4)CBSC表面低表达HLA-Ⅱ分子,可能在它逃逸特异性免疫杀伤的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