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免疫逃逸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z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免疫逃逸是干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可以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杀伤,与宿主形成嵌合体。本研究从细胞毒性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免疫耐受分子HLA-G等三个方面,对造血干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对来源于外周血、骨髓和脐带血的三种常用造血干细胞的免疫逃逸能力进行比较,找到最适合用于移植的造血干细胞类型。 方法:(1)用免疫磁珠法分别从成人外周血、成人骨髓及脐带血中分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骨髓造血干细胞(BMSC)及脐带血造血干细胞(CBSC);(2)分别用免疫磁珠法及流式细胞分选法从成人外周血中分离CTL及NK细胞;(3)以CTL、外周血NK细胞和NK-92细胞系为效应细胞,并分别以PBSC、BMSC、CBSC为靶细胞,以去除了造血干细胞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为对照靶细胞,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分析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4)以CTL和外周血NK细胞为效应细胞,并分别以PBSC、BMSC、CBSC为靶细胞,用克隆增殖实验分析效应细胞对靶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率;(5)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BSC、BMSC、CBSC表面HLA-I类分子、HLA-Ⅱ类分子、NKp30配体(NKp30L)、NKp46配体(NKp46L)及HLA-G的表达情况。 结论:(1)三种造血干细胞对CTL和NK细胞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逃逸能力,其中对CTL的免疫逃逸能力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对NK细胞的免疫逃逸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CBSC,BMSC,PBSC。(2)NKp30L、NKp46L的低表达可能是三种造血干细胞对NK细胞免疫逃逸的共同机制。(3)CBSC表面高表达HLA-G分子,可能是它对NK细胞具有更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机制之一。(4)CBSC表面低表达HLA-Ⅱ分子,可能在它逃逸特异性免疫杀伤的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  慢性鼻-鼻窦炎是一种局部慢性炎症性疾病,据报道全球的患病率约5-12%,而我国略低约为2-8%,其治疗主要是药物加鼻内镜手术的方式。当前,基于鼻息肉的存在或不存在,临床分为
  本文对城市社区护士工作应激源分析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文章阐述了我国城市社区护士面临的工作应激源,探讨了影响工作应激源所致应激反应的相关因素,以及应激反应与影
目的:比较非接触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er,NCT)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GAT)测量眼压的差异,以评价非接触式眼压计在临床青光眼患者及疑似青光眼患者中的的应用价值。 方
目的:分析NSCL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计数在治疗前、治疗后的变化,揭示NSCLC患者在治疗前后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并比较是否加用免疫增强治疗,对NSCLC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的恢
导言:异氟烷作为吸入麻醉药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作用迅速、平稳,心血管系统副作用轻微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心血管手术。但心血管手术绝大部分需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
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年发病率为17.6/10万人。1993年第二次全国肿瘤死亡(1990-1993)抽样调查,在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中胃癌仍占第一位。因此在我国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