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鹘文献语言是从7—8世纪到14-15世纪在西域地区生活的回鹘人广泛使用的语言文字。该语言对西域各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使用该语言著述了文学、宗教、历史等有关各个领域的不少著作。虽然一部分著作因各种原因丢失,但还大部分珍贵的著作流传至今,对西域历史文化、语言文学、宗教信仰、民俗习惯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依据价值。回鹘文献语言作为察哈台维吾尔语和现代维吾尔语的前身,可以说是在维吾尔语的发展过程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根据有关察哈台和现代维吾尔语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现代维吾尔语的语言成分,即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回鹘文献语言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深入学习、研究回鹘文献语言对研究现代维吾尔语的形成及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在进一步了解、阐释回鹘语、察哈台维吾尔语和现代维吾尔语之间一脉相承的直接继承关系时,深入研究回鹘文献语言是必经之路。众所周知,维吾尔语属于黏着语,它的形态变化极为丰富。回鹘文献语言作为维吾尔语的前身,研究回鹘文献语言及其相关文献的形态变化对于现代维吾尔语语法研究中具有更重要的参考价值。《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作为13-15世纪回鹘-察合台阶段的文献,该作品在突厥语言研究领域中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13-15世纪是回鹘人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并且在文化方面进行转变的过段时期。从这部作品的内容看,里面讲述的内容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因此这部作品也就带有了浓厚的宗教色彩。但是此作品记录的文字是属于回鹘时代的文字。通过研究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推测出13-15世纪的回鹘-察哈台时期属于一个过段阶段,但文字没有那么容易灭亡。虽然整个民族的世界观发生变化并转化为另一种文化框架,但是前期应用的文字仍然被一些人所使用。本文选择用《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为语言材料,重点描述此文献语言的语音特点、名词类词语的形态特征。转写并翻译文献及其编辑文献小词典是本文研究中的重要一项。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论等三部分组成。正分分为三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献的作者及其文献收藏情况、文献内容摘要、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文献的研究意义等。第一章主要是《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的转写、翻译并注释。第二章论述文献的语言特点,即语音特点、名词类词语的形态学特点、句法特点。在《国王热孜万和茹贺-阿福扎传》中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论证了回鹘-察合台语的特点。第三章是词汇表,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之一。结论部分主要指出了本文研究的突破点及其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