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弹性位移估计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M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在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思想还是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思想中,对结构位移尤其是非弹性阶段位移的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非弹性位移估计的方法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非弹性位移估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和研究。此方法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思想中能为设计者提供一种简便的计算结构位移的方式。本文通过对36个钢筋混凝土规则框架的计算分析,针对模型的计算结果,结合已有的研究方法,得到了七度(0.1g)抗震设防地区框架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非弹性位移估计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1.依据国内现行结构设计规范,设计了七度抗震设防,Ⅰ、Ⅱ、Ⅲ、Ⅳ类场地土条件下的共36个的框架结构模型。并选取相应场地条件的75条地震波对结构分别进行了七度设防烈度大震作用下的弹性和非弹性时程分析计算。对相应地震波作用下结构的层间位移最大值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到了七度抗震设防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首层薄弱层的非弹性位移增大系数。   2.应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五章的非弹性层间位移增大系数计算方法,对本文所建立的框架模型在大震作用下的薄弱层的位移增大系数进行计算。并将规范方法计算值与第二章得到的框架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对规范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验算。   3.鉴于规范方法对于本文算例模型的不适用性,本文首次提出了楼层弯矩屈服强度系数ξm的概念。通过计算证明了系数ξm取值的合理性。并结合系数ξm给出了关于七度(0.1g)抗震设防条件下的规则框架结构的薄弱层位移增大系数的计算公式,得到了较好的计算结果。
其他文献
对边坡稳定性的研究一直是岩土工程界关注的话题。随着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边坡数量及规模的增大,加强对滑坡机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现有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做了
为了解决城市园林废物产量增加、处理方式落后、公园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园林废物与粪渣共堆肥的处理方式,并将堆肥产物作为花卉栽培基质和有机肥使用,这既能有效
转换层结构是现代多、高层建筑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常用转换层结构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转换层结构——拱式转换层结构。拱式转换层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也是一种特殊的转
本文以广东省中山市的两座异型组合拱桥为背景,对组合拱桥的受力特性以及异型组合拱桥的施工监控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对组合拱桥水平推力、侧倾稳定性、拱变形后的内力、水平系
本文从社会保障角度出发,依据住房保障的基本理论,并借鉴发达国家公共住房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历年来保障性住房的相关政策条文进行评析,探讨我国保障性住房
目前建筑物纠倾还没有成熟的理论作为指导,主要是依靠土力学与弹塑性力学中的一些相关的基本理论,借鉴地基处理中的一些方法,凭借技术人员的探索和经验来完成,因此纠倾过程中
本文以在立体绿化中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为出发点,进行了植物选培、植物越冬、立体绿化种植等实验,提出了生态声屏障方案和建筑立体绿化方案,模拟分析了立体绿化的降噪性能和隔热
水环境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毒性受到水质参数的影响已经达成共识,许多模型如生物配体模型(Biotic ligand model,BLM)可以预测水质参数作用下的重金属毒性。重金属污染物对
沥青路面在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中占到90%以上,在短短的二十年间就铺筑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高速公路里程,但同时也造成我国沥青路面技术及创新研究相对滞后,已铺筑的相当数量高速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