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揭示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的对立与冲突。首先,我们通过调查和访问,考察了家长是如何看待学校德育和教师是如何看待家庭德育的。家长总体上认同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效果和方法,但从访谈中发现,家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也有许多意见和看法,有些是和教师的观点完全对立的。教师虽然认为家长总体上能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但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致使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对立和冲突常存于家校之间。其次,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家校之间对立和冲突存在的客观性。在道德教育中,家庭和学校为了能够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对儿童施加有效的影响,他们就必须争夺家校之间的稀缺资源——权力,此外,家校之间的文化资源不均也可能导致家长和教师在德育中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家长和教师拥有不同的权威,对儿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为了维持自身的权威,他们都必须获得儿童的认同,这涉及到对认同这种“资源的”争夺。家长和教师对彼此持有的期望存在差异,其中不合理的期望导致双方对彼此失去信任,不利于合作关系的建立。最后,我们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了家校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及家校联系方式对家校关系的影响。总之,我们认为德育中家校之间的对立是客观存在的,家校合作应回归到德育这一应然主题,在对立中寻求发展,才是学校生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