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发伤患者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和送检标本的病原检测情况,为提高多发伤抢救成功率、规范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以及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直接出院的多发伤病例。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降阶梯策略实施情况、微生物标本采集送检以及标本检测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1.338例多发伤病例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8%,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时间为(13.8±13.9)天,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品种数为(2.8±2.2)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为51.8%(175/338)。整个住院期间和入住ICU最初3天内,最常用的抗菌药物品种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初始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51.4%(174/338),抗菌药物降阶梯策略实施比例为3.7%(5/135)。2.ICU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多发伤病例中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为80.8%。而在住院期间有微生物标本送检病例中,入住ICU最初3天内以及ICU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标本送检率分别为83.2%、54.7%。送检标本以痰标本为主,其次为血液标本。3.ICU住院期间、入住ICU最初3天内、入住ICU后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标本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3.6%、41.6%和41.7%。临床分离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4.血标本在ICU住院期间、入住ICU最初3天内、入住ICU后首剂抗菌药_物使用前培养阳性率52.6%、34.0%、33.9%。培养结果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而痰标本培养阳性率分别为82.7%、59.8%、61.9%。培养结果中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结论1.重症监护室多发伤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使用时间长,抗菌药物使用品种以碳青霉烯类与(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主。2.初始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相对较好,但是抗菌药物降阶梯策略在重症监护病房多发伤病例中实施比例较低。3.重症监护室微生物标本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以及入住ICU最初3天内送检率低,而整个住院期间送检率高。送检标本以痰标本等易污染标本为主,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体液标本相对较少。4.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和入住ICU最初3天内送检标本培养阳性率相对较低,而整个住院期间培养阳性率高。临床分离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等污染菌为主,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相对较少。5.血标本相对于痰标本在住院各个期间培养阳性率均较低。血标本和痰标本培养结果均以污染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