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芴酮的有机小分子给体光伏材料的设计与性能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y3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其轻薄、柔性可折叠、半透明等独特优势在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尤其在便携式电源和建筑设计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对于小分子材料来说,由于其较高的设计灵活性、易于修饰和分离提纯且重复性好等优势,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人们主要致力于设计新型小分子光伏材料来实现优异的器件光伏性能。本文采用了4种设计方法,分别为端基修饰、氟原子的取代、侧链调控和延长共轭骨架,成功设计并合成了8种新型的小分子给体材料,并借助密度泛函和含时-密度泛函的理论计算、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循环伏安法测试等充分探究其光电性质,最终将给体材料与富勒烯受体(PC61BM/PC71BM)共混制备成光伏器件,并初步探究了其光伏性能。具体工作如下:(1)在分子中引入三苯胺(TPA)为给电子(D)单元,9-芴酮(FN)为中心吸电子(A)单元,三键作为π桥,采用端基调控的策略设计合成了基于芴酮-三苯胺的4种新型有机小分子,分别为TPAFNPI,TPAFNDI,TPAFNBT和TPAFNDPP。结果显示,由于末端基团的强吸电子性,4种分子均具有较低的HOMO能级,这将有利于在光伏器件中获得高开路电压。并且随着末端吸电子性的增强,带隙逐渐降低,尤其是引入BT与DPP单元的分子TPAFNBT和TPAFNDPP显示出更好的光吸收性质。(2)由于BT单元相较于DPP单元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和成膜性,因而基于苯并噻二唑结构,探究在BT单元上引入不同数目的氟原子后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合成了分子TPAFNf BT和TPAFNff BT。结果显示,氟原子不仅可以降低分子的HOMO与LUMO能级,还有利于改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表现出更加优异的光伏性质。(3)为了进一步调控分子间的π-π堆积作用,避免分子由于过度聚集而导致较差的光伏性能,我们将TPAFNBT分子中的烷基链改成烷氧链,获得了分子TPAFNDOBT,采用侧链调控的策略不仅有利于提高分子的摩尔消光系数,还可以改善分子堆积,从而促进有效的电荷传输。(4)由于TPAFNDOBT显示出良好的溶解性和π-π堆积,为了进一步改善材料的光吸收,构建了具有延长共轭骨架的分子(TPAFN)2DOBT,结果使材料的HOMO能级有所提高而LUMO能级较大幅度的降低,分子的带隙也进一步降低,获得了1.67 e V的窄带隙,最终基于(TPAFN)2DOBT的光伏器件展现了我们所设计合成的8种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中最佳的光伏性能。
其他文献
随着纳米工业的迅猛发展,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新型材料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微纳米机电系统(NEMS)中,纳米构件作为NEMS中的重要组件,以其在电磁、热电、力学等方面优异的性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鉴于纳米结构巨大的应用潜能,研究其力学性能和动力学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由于与宏观尺度下材料特性表征有所不同,在纳米尺度下传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不再适用。因此,本文基于考虑了纳米尺度效应的Eri
2219铝合金由于具有强度高、密度小等特性,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重要的轻量化结构优选材料之一,被人们称为“航空铝”。目前,2219铝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的燃料箱、运载火箭舱体、飞机壁板、高铁车身等薄壁构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对中大型铝合金结构件的高质量连接技术需求迫切,而在当前主流的连接技术中,焊接作为一种重要的连接技术,具有能够实现连接处冶金结合、适用的连接材料种类限制小等优势。对于2219铝
联苯型邻苯二甲腈(BPh)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一类邻苯二甲腈树脂,由于其优异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已作为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高温工业等领域。然而,与普通热固性树脂一样,交联密度过高使BPh树脂固化后脆性大,抗冲击性能差,导致其复合材料应用受限。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采用含杂萘联苯结构的芳醚腈类树脂(PPEN、PPENK)以及氨基封端PPENK(PPENK-DA)增韧改性联苯型
致病菌的传播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安全和财产安全,尤其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再次引发全世界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关注。因此,研发能够有效控制致病菌快速传播的高效抗菌剂至关重要。氯胺化合物是抗菌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自身具有高效、广谱和抗菌功能可再生等特点,但其亲水性较差,不利于氯胺化合物触杀灭菌进程,这也是目前氯胺被广泛固载于亲水材料表面制备抗菌材料的一个原因。为此,本组将季铵盐和吡啶盐等低分子鎓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非化学计量的晶体化合物,由水分子间氢键网络构成的笼型结构包络客体分子而形成;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清洁无污染、能量密度高、已经探明储量丰富等优势,将成为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水合物研究的深入,所产生的水合物法气体储运、气体捕集和筛分等技术也逐步展示出规模化的巨大潜在价值。然而,水合物形成过程中存在成核困难、反应速率缓慢、水转化率低等动力学瓶颈,以及更容易在高压低温条件
电力电子行业的发展引起的日益严重的电磁污染问题和军事隐身技术的需求都对电磁波吸收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亟待开发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Fe-Si-B-Nb-Cu系非晶、纳米晶合金是新型软磁材料,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低铁损等优异的软磁性能,因而有望成为性能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材料。本文设计了成分为Fe73.2Si16.2B6.6Nb3Cu1的非晶纳米晶合金,并分别制得了非晶、纳米晶合金粉体以及
近年来,对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该材料由于其低密度、高模量及高比强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装甲防护领域,因此对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优化十分必要,本文基于LS-DYNA软件对不同条件下Ti/Al3Ti叠层复合材料的抗侵彻性能进行研究,以获得抗弹性能更好的叠层材料。首先采用LS-DYNA软件对子弹侵彻靶板的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从子弹的侵彻深度及靶板的失效及变形
随着5G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通讯设备的集成化以及军事隐身技术的升级换代,铁氧体、磁性金属颗粒等传统吸波材料由于其密度较大,稳定性差,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吸波性能需要,开发轻质的高性能复合吸波材料已经成为目前功能材料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二氧化钛(TiO2)由于其低密度、高稳定性以及无毒无害等特点,在吸波领域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但将其应用于吸波材料需要进一步解决如下关键问题:1)介电常数低,阻抗匹配特性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是一种高性能热固性聚合物,具有优异的高比强度、高比模量、耐高温、耐辐射、耐腐蚀和易加工等优异的特性,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电子等领域。近年来,碳纳米管以良好的力学、导电、热学性能等引起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将其添加到高分子树脂中可以形成性能更为优异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然而,纯碳纳米管与聚合物基体之间主要通过微弱的范德华力作用,界面作用力较弱,难以形成有效的载荷传递。因此,碳纳
利用大规模能量存储系统是解决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间歇性问题的有效手段,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因其丰富的储量具有价格优势。随着正极材料的研究日渐成熟,开发性能相匹配的负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关键。钠离子较大的直径阻碍了传统碳材料的插层储钠过程,而巨大的体积膨胀大大降低了金属材料的循环寿命。在众多的负极材料中,金属与碳的复合材料兼具着高容量和高循环稳定性的优点,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