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统一,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既是对以往全部哲学世界观的超越,也是对全部旧哲学价值精神的超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成为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现实性的社会精神,激励、鼓舞、引导和规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彰显出强大的价值精神力量,也成为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为核心命题,以探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精神表征为研究主线,以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精神力量为立论主旨,力求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和思想实质,纲要性地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研究基础、立论前提、历史形成、思想解析和时代建构等相关内容,从价值精神维度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思想发展的内涵逻辑,自觉运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当代实践。本文意图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建构,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实践发展和现实传播。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主体实践的价值选择和确认,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社会引领作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进程中,表达坚定价值精神信仰、激发价值精神活力、扩大价值精神共识和拓宽价值精神视野的理论旨趣。本文全篇由导言和五个部分及结语组成:导言:探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精神表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入手,围绕提升价值主体的价值精神自觉进行哲学反思,概述和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形态的理论内涵、表现形式和哲学意境,梳理本文的选题定位、理论指向、研究目的和基本构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研究基础学习借鉴和概括归纳已有研究成果,对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基本现状、主要进展和总体趋势作以简要综述,分析解读价值哲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关系,对相关基础论证进行挖掘和阐发,明确研究立意、研究重点、基本遵循和主要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意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立论前提把价值批判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根本性问题,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本体论基础和存在论根据,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价值意义,运用实践观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批判思想,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形态、思维形式、人学基础和生成机制,阐释价值精神产生和延续的内在机理。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历史形成回朔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思想渊源,概述不同时期价值精神的历史变迁和思想主题的转换。西方哲学史上以往的哲学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传统哲学价值思维方式的历史局限性,反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价值精神内核和历史地位。依据精典著作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批判的思想脉络和价值精神的历史形成,把握其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历史与时代走向。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思想解析进一步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这一核心问题,辨析价值精神的本质性、超越性、整体性、可能性、普遍性和主体性,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思想内涵、概念界定、基本特征、形态结构和理论功能,力求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思想挖掘,辩证地把握价值关系的基本范畴,现实地提升对人的本质规定性的价值理解,实践地确证社会价值主体的本质力量。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时代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时代建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历史建构的全过程。全面发挥马克主义哲学价值精神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就要凝聚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发展的价值精神合力,积极培育不同价值主体的社会价值精神自觉。结语: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特有的精神气质,它是对全部旧哲学价值精神的超越;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层意义的价值思想表征,它是一种普遍化、客观化、现实化的存在形态,具有价值主体追求的根本趋向性、内在生成性和能动创造性;作为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它是一种具体化、典范化的感召、激励、规范、导向的能动性力量;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价值思维原则,它是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价值关系的行为基准;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切入点,它有助于开阔价值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