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将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助干预应用于抑郁症急性期治疗期后有残留症状的患者,观察其对抑郁症残留症状干预效果以及其对存在残留症状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从而探寻简单有效治疗抑郁症残留症状的非药物干预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浙江省某三甲等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存在残留症状的抑郁症患者88例。通过随机分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干预时间均为8周。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助干预。在基线、干预第4、8周末应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of Depression,HAMD-17)、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简明幸福与生活质量满意度问卷(Quality of Life Enjoyment and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Q-LES-Q-SF)、席汉残疾量表(Sheehan Disability Scale,SDS)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1)本研究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纳入88例患者,研究组脱落5例,对照组脱落7例。最终有效样本量76例,研究组39例,对照组37例。(2)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和干预前测各评价指标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基线水平一致,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比较:经过8周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治愈率为82.1%,对照组为54.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4)两组患者HAMD-17得分比较:两组患者HAMD-17得分的组间效应及组内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4.481,P<0.05;F=158.307,P<0.01),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6.566,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末、干预8周末研究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线、第4周末、第8周末HAMD-17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35.175,P<0.01;F研究组=60.748,P<0.01),各时点总分呈下降趋势。(5)两组患者PHQ-15得分比较:两组患者PHQ-15得分的组间效应无统计学意义(F=1.340,P>0.05),组内效应和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41.786,P<0.01;F=3.676,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基线、干预4周末两组患者PHQ-15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线、第4周末、第8周末PHQ-15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7.117,P<0.01;F研究组=27.069,P<0.01),各时点总分呈下降趋势。(6)两组患者Q-LES-Q-SF得分比较:两组患者Q-LES-Q-SF得分的组间效应及组内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4.429,P<0.05;F=145.648,P<0.01),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3.517,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末、干预8周末研究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线、第4周末、第8周末Q-LES-Q-SF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27.370,P<0.01;F研究组=104.384,P<0.01),各时点总分呈上升趋势。(7)两组患者SDS得分比较:两组患者SDS得分的组间效应及组内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3.995,P<0.05;F=140.859,P<0.01),且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14.815,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末、干预8周末研究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基线、第4周末、第8周末SDS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对照组=24.054,P<0.01;F研究组=100.201,P<0.01),各时点总分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1)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助干预可以改善抑郁残留症状,帮助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2)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助干预结合常规治疗对抑郁症残留症状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3)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助干预作为一种治疗抑郁症残留症状的非药物干预方法,简单有效且可操作性强,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