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家庭经济结构变迁为主线,参考相关研究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结合个案研究,以中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的“分家”这一社会事实为切入点,系统考察了家庭经济主体、家庭经济结构、家庭权威结构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研究影响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外生力量和内生力量,最终希望能够从家庭经济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引发家庭结构变迁的动力机制提供解释。 分家既是中国社会重要的家庭制度,又是家庭结构变动的主要方式。分家实践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时空之中,同时也不断再生产和修改包括分家制度在内的社会时空制度,从分家实践的变迁可以看到社会结构的转型。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及当代中国农村,分家指的是子辈家庭从父辈家庭中独立出去的过程和状态,家庭经济结构的转变致使父辈权威力量削弱与子辈独立力量增强,这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分家这种家庭行为的出现。 传统的分家析产是家产的代际传承和家产在兄弟们之间进行分割的双重场合。只有在这样的时候才出现财产所有权的让渡。中国传统的家产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共同财产,而不是家父的个人财产。分家的结果就是新成立的核心家庭的诞生。子辈家庭的诞生是新的权利主体的诞生,只有在新的权利主体诞生的情况下,才发生财产所有权的让渡。这时,随着父辈家庭的消亡,从父辈传承的财产被子辈家庭分割。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具有市场经济取向的农村经济改革鼓励了个人财产观念的发展。随着农村家庭收入方式和支出方式的结构性变化,新的家庭财产积累方式使得年轻一代具有更强烈的个人权利观念,家庭结构也随之体现出种种变化。通过对分家过程中家庭经济控制权变化与财产析分变化的研究和分析,可使我们由浅入深的认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 任何社会实践都必然发生在一定的社会时空之中,从分家实践的变迁可以看到社会结构的转型。从传统家庭的土地私有制到人民公社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再到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传统家庭的核心财产即土地被消解,家长权威受到有史以来最直接、最猛烈的冲击;从传统家庭单一的种植经济到集体化时期的工分制使家庭生产功能几近丧失,再到市场经济下的职业分化、多种经营方式并存与非农化趋势的形成,子辈的独立力量日益加强,几乎颠覆了传统的家庭制度。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反映在农村社会的分家实践中,体现在分家时间的提前、分家方式的演变、分家过程中财产析分等方面。 通过对桐城市大塘乡蔡畈村的实地调查与访谈,可以看出随着农民生产方式的多样化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子辈家庭地位明显提高,而父辈无论是在家庭经济掌控力方面还是话语权方面都日趋边缘化。分家正体现出一种新的财产分配方式,农户在此过程中对于利益的权衡也正体现了他们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