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小说家,他漫长的一生跨越维多利亚时代和20世纪初期的爱德华时代。作为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擘,哈代的创作及其思想在整个英国小说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既兼容了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传统又承启着英国当代文学的创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正面临着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呈现出传统农业文明下的文化模式与现代工业文明下的文化模式之间的冲突与对立。面对日渐加深的文化冲突,哈代选择以其最为熟识的乡土作为叙事背景,忠实地记录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传统与现代、守旧与求新的矛盾冲突,刻画了工业化浪潮下英国南部乡村及传统农业的衰败,反映了哈代对人类生存与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人性与人道的探讨,流露出了哈代对旧的乡村世界与乡土文明的尊重和对新的工业文明和社会秩序渴望与担忧。本文主要以文化冲突的过程为主线,探究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前期、中期以及后期创作中作者的乡土情结及其演变特点,分析不同创作阶段哈代对英国乡村所流露出的不同的情感特征。本论文分为五部分:一、第一章导论部分论述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二、第二章主要对文化冲突及乡土情结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及理论上的解释,明确了文化冲突所经历的文化冲突与对立、文化危机与文化转型的过程,阐释了文化冲突对哈代乡土情结的催生。三、第三章通过对哈代前期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绿荫下》、《远离尘嚣》中的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和谐统一的社会关系的论述,论证了在文化冲突伊始,哈代的田园理想及其恋乡情怀。四、第四章通过对中期作品《卡斯特桥市长》和《还乡》的解读,论述了随着文化冲突的深化,文化危机出现后,威塞克斯乡村中的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种种社会关系所面临的危机,以此映射了哈代的忧乡情怀。五、第五章通过对后期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的解读,分析哈代对威塞克斯乡村流露出的矛盾性情感,论述了在社会转型的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之下,威塞克斯乡村社会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及社会关系的种种变迁。通过哈代这种变迁性的书写,论证哈代更为冷静和理智的乡土情结,以及对将要逝去的威塞克斯乡村的惋惜与悲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