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自伤高发人群,我国青少年自伤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根据自伤的发展模型和自我惩罚模型,低自尊和不稳定的自尊可能是产生自伤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以往的研究只探讨了自伤与外显自尊的关系,并没有探讨自伤与内隐自尊的关系,且没有涉及到自伤与自尊稳定性的关系。研究一向湖南省两所中学发放《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问卷》以及自尊量表(SES)770份,回收有效问卷704份,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自尊与青少年自伤的关系。研究二以40名自伤青少年和40名非自伤青少年为被试,使用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测量外显自尊,探讨自伤青少年和非自伤青少年外显自尊水平的差异。采取2×2两因素被试间设计,通过瑞文推理测验创设失败反馈情境,探讨自伤青少年和非自伤青少年的外显自尊稳定性差异。研究三以40名自伤青少年和40名非自伤青少年为被试,使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测量内隐自尊,探讨自伤青少年和非自伤青少年内隐自尊水平的差异。采取2×2两因素被试间设计,通过瑞文推理测验创设失败反馈情境,探讨自伤青少年和非自伤青少年的内隐自尊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1)自伤与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自伤青少年的外显自尊水平显著低于非自伤青少年的外显自尊水平。(2)自伤青少年的内隐自尊水平显著低于非自伤青少年的内隐自尊水平。(3)自伤青少年和非自伤青少年的外显自尊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4)自伤青少年和非自伤青少年的内隐自尊均不稳定性,且自伤青少年的内隐自尊比非自伤青少年的内自尊更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