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莽的政治理想——儒家内圣外王理论的实践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zh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莽是一个儒生化的贵族,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具有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理想是要建造一个理想国,在这个理想国里,君王以儒家学派的观点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依照《周礼》的描绘规范次序实现社会大一统,最终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王莽以外戚身份接触到权力中心,对西汉社会的弊端十分了解,他认为这样一个政府无法实现他的理想,于是在公元8年代汉自立,并实行改制,利用国家机器来推行他的理想.王莽的改制主要是针对经济方面:重行井田制,实行五均六筦,并进行币制改革;另外他对地名、官名进行大规模的改动,并将"大一统"的理想推广到民族关系方面.王莽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儒家经典中对盛世描绘的翻版,是一种复古的改制.各方各面的原因导致王莽的改制和政治理想遭受了失败的命运,但足无可否认,王莽的政治理想足儒家"内圣外王"理论的一次实践,他是一个将儒家理论付诸现实政治的行动家.
其他文献
梦想实现
期刊
商团事件,在国共两党的历史中,无疑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因为它意味着党商关系的全面改写.1923年初回到广东重建政府的孙中山虽然已得到苏俄援助的承诺,但仍在设法与港粤商人
该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前言部分首先概述了田昌五论著的出版情况及其作者在学术上的主要经历,接着揭示了研究该课题的学术动因和现实意义,然后介绍了目前史学界对田昌五的学
辨伪的历史渊远流长,滥觞于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发端于刘向、刘歆父子。在其后的两千年历史中,学术辨伪就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随着社会意识的变化而变化。到了清代,又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