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到2018年,我国老年人口数达2.49亿,占总人口数的17.9%,20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较快。兰州市近年来老年人口比重亦不断上升、户籍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2018年底,兰州市老年人口达71.4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1.76%,远远高于全国、全省老龄化平均水平。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必将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挑战。本文试图利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兰州市区老龄人口和养老设施空间分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对养老设施可达性进行评价,探究老龄人口分布及现有养老设施空间配置中的不足,并结合土地利用等数据提出优化其空间配置的建议,供兰州市区养老设施建设和优化发展决策参考。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兰州市区人口老龄化特征明显,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具有圈层特征,由城市中心区向外逐步递减。中心区的中央区域是老龄人口高密度中心,中心区外围广大区域是老龄人口低密度区。截止2018年末,83.6%的乡镇街道老龄人口占比大于10%,38.8%的街道老龄人口占比大于14%,远超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养老压力逐年加剧。(2)兰州市区养老机构分布极不均衡,呈现中心集聚、周边缺失的特点。半数的养老机构及养老床位布局在城关区,超过70%数量的乡镇街道无养老机构分布。中心区域多分布个体规模较小、数量较多的养老机构;个体规模较大的养老结构主要分布在靠近中心地带边缘的周边区域;养老床位比例远不及全国平均水平,服务能力有待提升。(3)兰州市区养老机构服务资源空间可获取度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郊区逐渐递减,整体呈现“圈层分布、分化显著”的特征。养老机构服务资源可获取度高的街道位于中心城区偏中东部区域,市区西部和南部区域养老机构服务资源可获取度相对较弱。较为集中的养老机构布局特点使得养老机构与医疗设施及公园绿地的邻近性具有相似的特征,市区中心区域邻近程度最高。(4)以符合交通、地形、建设征用等条件为原则进行判别,现有养老机构除白塔山老年公寓和半山养老院外,其余养老机构均符合筛选条件。依据上述条件原则,同时考虑医疗机构、绿地公园服务范围对养老机构布局的影响,最终得到12个可作为推荐优先建设养老机构的候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