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砂岩和碳酸盐岩的大量室内岩心实验和矿场应用都已证实,低矿化度水驱可在二、三次采油阶段中有效地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低矿化度水驱相比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而言,具有驱油效率高,易注入地层,简单易操作,低成本低污染等优点,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石油行业的广泛关注。低矿化水驱增产机理众多,其中润湿性改变被公认为低矿化度水驱最主要的机理,但对于何种因素主控润湿性改变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另有学者提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砂岩和碳酸盐岩的大量室内岩心实验和矿场应用都已证实,低矿化度水驱可在二、三次采油阶段中有效地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低矿化度水驱相比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而言,具有驱油效率高,易注入地层,简单易操作,低成本低污染等优点,一经提出便引起了石油行业的广泛关注。低矿化水驱增产机理众多,其中润湿性改变被公认为低矿化度水驱最主要的机理,但对于何种因素主控润湿性改变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另有学者提出,合理利用微粒运移机理,能有效地改善储层岩石物性与吸水剖面,从而实现均衡驱替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本文基于胶体稳定性DLVO(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理论与扩散双电层理论,建立了表征岩石-水膜-油滴界面间分离压力和黏土颗粒间受力的数学模型,从微观角度出发分析了低矿化度水驱矿化度、离子价型、水驱速度等因素对界面间分离压力和黏土微粒间受力的影响。结合Young-Laplace方程、相互作用势能理论与最大滞留浓度方程,计算了不同低矿化度水驱下的稳定水膜厚度、岩石润湿角和微粒运移量,对岩石润湿性与储层渗透率随低矿化度水驱的变化形成了准确预测,从而建立了低矿化度水驱与储层岩石渗流特性间的表征关系。为探究润湿性改变的主控机理和准确实现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了岩心驱替实验历史拟合与数值模拟研究。针对纵向非均质油藏特高含水期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耦合微粒运移机理,开展了特高含水期转注低矿化度水驱数值模拟研究。根据孤东油田七区西52+3砂层组油藏实际区块的地质条件,建立了概念模型,耦合低矿化度水驱润湿性改变与微粒运移这两种提高采收率机理,开展了低矿化度水驱段塞注入参数优化研究,并优选出最佳开发方案。最后结合油田实例应用,综合评价了优选后方案在油藏区块中的实际开发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注入水矿化度与二价阳离子浓度可增加岩石-水膜-原油界面间和黏土颗粒间的静电斥力作用,产生较厚的稳定水膜并引起黏土微粒的失稳与运移,从而导致岩石润湿性向亲水转变和储层渗透率下降。通过分离压力计算、改变油水相渗曲线参数与残余油饱和度,可以较好地拟合岩心驱替和岩石润湿角测量实验数据,充分验证了双电层膨胀是低矿化度水驱润湿性改变背后最主要的机理。特高含水期转注低矿化度水驱后,能有效地调节吸水剖面并缓解层间干扰问题,相比常规海水驱提高约3%的原油采收率,进而达到提高层间均衡动用程度与原油采收率的效果。本文可为低矿化度水驱配伍体系优化、油藏适用性筛选与开发潜能评价等研究工作提供初步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和深水发展,高温高压井的数量正在不断地增长,这对钻井作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常规井钻井工程水力参数计算过程中,传统计算模式常忽略温度和压力对钻井液流变性的影响,但在高温高压井筒中,井底的温度和压力跨度大,温度和压力对钻井液流变性造成的影响较大,不能忽略。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改进的水力参数计算模式开始考虑温压对钻井液实际流变性的影响,但使用的温压范围有限,加之高温高压井
近年来,丛式井和加密井越来越多,井眼间距越来越小,如何避免井眼碰撞已经成为很重要的钻井技术问题。目前,国外已经研发出了多种磁测距防碰预警技术。其中,有源磁测距探测方法需要将信号发生或接收装置下入已完钻邻井中,受邻井生产状况影响,使用条件受到限制。无源磁测距方法依托邻井套管自身磁场,不受邻井生产状况限制。弄清套管柱周围磁场分布规律是无源磁测距方法的首要条件。国内对套管柱周围磁场分布规律认识水平有限,
延长油田五星庄油区油井原油凝固点相对较高,产液量较低,综合含水率低,给原油管输带来一定困难。本次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油田原油降凝输送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油井加降凝剂的管输工艺,为五星庄油区地面油井常温集输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围绕油井降凝输送,进行现场取样并对原油组分进行化验分析,对五星庄油区原油的组成和原油中蜡的特性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实验数据,结合五星庄油区原油的组
聚合物驱油作为一种改善的水驱油方法,它主要以聚合物作为添加剂,通过聚合物溶液来增加水的粘度和改善水油的流度比,来提高注入水的波及系数。胜利油田围绕注水井大力开展注聚驱油工作后,开发效果有了明显改善,但通过对比注水井前后期,发现在注聚后续水驱过程中,该类井普遍出现注水压力升高、注入困难的现象,配注量难以达到要求的情况,在胜利油田的三次采油试验区块以注聚为主要方式的扩大及推广背景下,注聚区块不断展现出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利用地质录井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等,开展地层划分对比工作,将研究区馆陶组划分为3个油层组(四级层序)、7个砂层组(五级层序),其中上部四个砂层组可进一步划分为16个小层;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从取心井岩心观察描述入手,结合粒度分析、测井相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曲流河、辫状河两种沉积相类型,其中辫状河可分为河道亚相、道间亚相,曲流河发育河道亚相、堤岸亚相、
N23-A区块位于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牛庄油田西部,两条断层穿过,地应力分布较为复杂,地应力分布规律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区块内井位部署、开发井网的设计及整个低渗透区块的增产改造效果。因此,以N23-A区块地应力特性为研究对象,对地应力方向和大小进行精细分析研究。从岩石力学参数分析、测井资料、压裂资料等方面着手,进行了单井地应力研究;在全面研究掌握单井地应力数据后,选取3口井作为约束目标条件,建立地质构造
寒武系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是塔里木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关键层位,本论文针对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柯坪地区肖尔布拉克剖面的下中寒武统地层,通过微观观测分析了地层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总有机碳含量(TOC)以及碳氧同位素数据,对目的层碳酸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海平面的高度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此外,本论文还分析了全球背景下碳同位素的地层相关性和负漂移,结果显示寒武系玉尔吐斯组、肖尔布拉克组、沙依里克组的碳
本文紧密围绕"践行十九大精神,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为主题,阐述我在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习主席关于"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讲话进行践行,并让我深知做一名好老师的基本标准是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怀着对老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的职业的憧憬,及对教育的热情,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当上了一位传递知识与传承爱的人民教师,踏上了"三尺讲台"。但我知道只靠对教育的热情是不足的,还
为了进一步提高低渗油田的开采效果,往往采取储层压裂改造技术。根据涠洲11-4N油田流一段低渗储层性质及油藏特征及地应力研究,结合水平井分段压裂、定向井分层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的优缺点,对涠洲11-4N油田流一段储层进行压裂改造可行性研究,不仅为流一段高效开发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对后续流三段低渗油藏高效压裂开发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意义。研究论文依托涠洲11-4N油田二期的开发方案(ODP),在流一段储层性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压缩天然气(CNG)供气技术在一定条件下有着明显的优越性,除了用于工业之外,压缩天然气还用于汽车燃料以及小城镇居民供气。在压缩天然气的运输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压缩机的选择,压缩机选型不合适会导致压缩机的浪费,或压缩天然气的供应能力不足;再如,运输拖车的配备问题,如果配备方案不合理,会导致投资和费用增多。这些经济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