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共聚体的发酵生产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探讨了费氏中华根瘤菌S.fredii以葡萄糖为主要碳源,癸酸作为辅助碳源,通过代谢调控,获得了3-羟基丁酸和3-羟基己酸共聚体P(HB-HH),并研究了该产品的高密度发酵调控实验的相关参数。实验结果表明:(1)P(HB-HH)中HH组分含量与烷酸盐的加入时间和浓度有密切的关系,烷酸盐的最佳加入时间为胞内多聚物合成初期,即细胞生长期后期;尽管高浓度烷酸盐下可获得较高的HH组分含量,但会明显抑制菌体的生长和产物的合成;通过控制烷酸盐浓度可以得到不同HH组分含量的共聚体。(2)进行了P(HB-HH)100L大罐发酵试验,在合成阶段,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和两步加盐法,不仅避免了高浓度烷酸盐对菌体的抑制作用,而且控制了冒顶现象。P(HB-HH)总含量占干细胞30%,单体比例为HH∶HB=1∶1.6,粘均分子量1.37×105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