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丛报》与梁启超的散文创作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j1385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着重从文学家这一视角来研究梁启超,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探讨其文体风格。作为梁启超报刊生涯高峰的《新民丛报》是我们更深入、更具体地研究梁启超散文特色的较好切入点。《新民丛报》是梁启超此前“文界革命”理论的具体实践、延伸与拓展,他在此时期的“新民体”创作实践使其“文界革命”理论的影响得以迅速扩大,并利用报刊这一特殊的媒体形式将这一实践的社会影响范围由点及面向外扩展。本人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解,目前尚未有人对《新民丛报》时期的梁文数量进行完整的统计,所以本人以《新民丛报汇编》作为研究《新民丛报》的版本,对《新民丛报》梁启超散文作了具体的统计,从统计的结果不仅可以看出梁文不同种类散文所占的比例,并且从其连载的过程与形式中我们依稀可以探究梁启超的创作历程。前辈贤人对“新文体”的研究仍主要停留在总结文体特点的层次上,从作品本体出发去分析梁启超创作特色的文章占少数,而截取梁在一段时间内的散文创作来进行研究的亦为数不多。此外,本人在文后的附录中以一种较为全面、具体、细致的方式将《新民丛报》梁启超散文的创作情况展示给读者,虽然其中尚有待完善之处,但对后来者进一步研究此时期梁启超的散文创作特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拟对《新民丛报》时期梁启超散文的内容、特色等进行研究,使我们对《新民丛报》梁氏的创作风貌有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第一章着重介绍《新民丛报》时期的梁启超,讲述了《新民丛报》的创办历史、作家队伍、主要内容和特色,意在让我们对所要研究的对象有一完整而清晰的认识;第二章阐述了梁启超的散文创作理论;理论是实践的概括,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新民丛报》时期的梁启超散文创作与“文界革命”的关系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客观规律;第三章对《新民丛报》时期的梁启超散文数量进行统计,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重点分析此时期的梁文创作特色;第四章阐述了《新民丛报》梁启超散文的价值。此外,文后附有“《新民丛报》梁启超散文一览表”,对后来者在本课题上进行纵深的挖掘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其他文献
意识形态是现代国家治理不可或缺的要素,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治理视域下,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包含着意识形态建构、意识形态领导、意识形
长久以来,大学都是文学艺术创新与传播的重要阵地。自新诗诞生以来,大学校园成为了新诗不断发展进步的摇篮,也成为了大学生尝试诗歌创作的实验场和根据地。早期的大学校园诗
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主要讨论了MATLAB软件用于控制系统的动态仿真并对控制系统进行频率特性分析和根轨迹分析。通过举例说明.MATLAB软件包可成功地用于控制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她的作品从短篇到长篇,从四十年代到五十年代,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对时代悲剧刻骨铭心的体认。她始终把自己时代已经发生和将要发
元末明初,杭郡文坛活跃着许多文人雅士,他们多数集中于杭郡的两个附郭县钱塘、仁和,诗文唱和、互相交游,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本文以钱塘、仁和为中心,来研究元末明初时这个文学
在通信系统中,希尔伯特变换是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变换。为了实现数字解调,通常需要借助希尔伯特变换器对信号进行分解,利用Matlab设计希尔伯特变换器是一种最为快捷、有效的方
孙犁,作为解放区作家中的重要一员,他的写作在战争岁月以独特的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清新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富有散文化的抒情格调,使他的作品价值跨越了时间、空间的距离
当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导致其自身组织与器官发生损伤时即可发生脓毒症,过去的10年里,发达国家的脓毒症发病率以每年8%~13%的速度急剧增加,脓毒症仍然是重症患者的主要死因,其住院
介绍Multisim嵌入MCU Module协同仿真系统后,与同类软件如Keil,Proteus相比在单片机系统仿真中的优越性。以两个具体的应用实例,阐述利用该软件进行单片机系统仿真的具体方法
柳贯(1270-1342)字道传,号乌蜀山人,又号静俭翁。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受经于金履祥,学文于方凤、吴思齐、谢翱。大德四年(1300)用察举为江山县学教谕,至大元年(1308)迁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