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关于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政策的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进入了城市公立小学上学,其入学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但是由于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等的改变,流动儿童在城市公立小学中普遍出现了不适应,不适应问题如不能得以及时的调节与缓解,流动儿童将无法在城市公立小学中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身心发展将会受到阻碍。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对城市公立小学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开展研究,揭示其现实状况,分析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以观察法和访谈法,通过学习任务适应性、学习方法适应性、学习环境适应性和学习交往适应性四个维度对大连市内四所公立小学中45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17名流动儿童和4名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的学习适应性情况进行对比。通过调查发现城市公立小学中的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具有学习环境适应性和学习交往适应性总体上较好;在流入地居住时间、就读时间及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越好的特点。同时,研究发现城市公立小学中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存在以下问题:总体学习适应性偏低,学习方法适应性最差;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学习内容适应不良;学习交往中与教师交往主动性较差,与同学交往合作性不强;学习环境适应性总体较好,但制度环境的适应性很差;转学次数多和刚进入流入地的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最差;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中自我调整能力欠缺。经过对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发现导致城市公立小学中流动儿童学习适应性问题的原因如下:学校的管理观念存在偏差,缺少针对性措施;教师的教学和师生观念存在误区,指导能力有限;家长缺少对流动儿童的学习指导;流动儿童原有的学习基础薄弱,缺少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流动儿童缺乏自信心,胆怯心理严重。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本研究提出了提升城市公立小学流动儿童的学习适应性的对策:学校建立相应组织对流动儿童实施规范性指导;确立多元评价观和发展性纪律观,完善学校相应管理制度;教师树立注重反思的教学观和新型师生观,改善指导方法;运用多种形式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能力;营造融洽的校园氛围,正面鼓励与心理疏导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