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与隐逸——现代性视野中1917年至1937年的周作人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boy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文化运动中,周作人是一位具有重要和特殊地位的文学家、思想家。由于抗日战争时期投敌叛国,他成了人所不齿的民族罪人,而被文学史遗忘几近半个世纪。近20年来,周作人研究的禁区逐渐被打破,他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重又获得了公允得当的评价。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叛徒”和“隐士”,周作人在五四前后思想和文学的风格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笔者试图从“现代性”出发,以“人”为核心,以《人的文学》和《自己的园地》这两篇文章为重点,用担当与隐逸来概括1917-1937之间的周作人,并进一步阐释现代性在周作人身上的表现。 第一章主要就现代性的概念做了梳理,同时结合本论题,总结了近年来对周作人五四时期的研究,并对本论文所涉及的一些概念做了界定。 第二章着重分析敢于“担当”的周作人在五四前期关于“人的文学”理论阐释及创作实践,从“人的文学”到国民的“发现”,到妇女的“发现”,到儿童的“解放”,周作人表现出积极入世的一面。 第三章以“自己的园地”为中心,总结周作人隐逸的一面。从周作人以花鸟虫鱼、故乡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等表达对客观社会的关照,从而得出这是一种在现代性背景下的文化生存方式。 第四章结合时代背景,总结出担当和隐逸这一周作人生命和思想的矛盾产生的背景:传统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个体的成长以及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并初步探讨同时代知识分子群体在现代性追求中的困境。
其他文献
本文选取林语堂的译作《浮生六记》为研究个案,以互文性为讨论视角,主要阐述了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主体地位。 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翻译界对互文性理论的重视
又到了十一月份,东北的老年“候鸟族”又到飞往海南的日子了。其实,关于“去不去海南过冬”,不少东北人心里还是纠结的:中医不是告诉我们冬季要“闭藏”吗,不是要保护阳气不要外泄吗?海南那么热,身体怎么“闭藏”,而“冬不闭藏”,会不会“春必病温(春天容易得温病)”呢?  的确,这些疑虑都有道理,中医养生讲究“天人合一”,提倡人和大自然保持同样的节律,如此才能顺应自然,健康长寿。那么,冬季如何保养,才算得上
期刊
引进型 30 0MW汽轮机组配有 2台 5 0 %容量汽动给水泵 ,本文以鹤岗 2号机组为例 ,针对汽动给水泵组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The imported 30MW ste
然谷穴是人体产生饥饿的要穴  【本刊记者】现在很多孩子挑食、厌食,家长们为此大伤脑筋。对此您有什么好办法呢?  【武医师】 家长朋友们可以通过按摩一个穴位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穴位就是然谷穴。然谷穴的“然”字,是“燃”的本字,然谷,也就是“燃谷”,有“燃烧谷物”的意思。谷物就是我们吃进胃里的食物,燃烧就是消化。所以,按摩然谷穴可以让人很快产生饥饿感,它是增强脾胃功能的要穴。推拿然谷穴后,孩子会很快感
期刊
随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的离去,抑郁症已经成为全民的心理公敌。专家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更为可怕的是,我国抑郁症识别率仅为30%。  是“心理感冒”,不是“精神癌症”  抑郁症也被称之为“心理感冒”,不过这种“感冒”的危险显然要大得多。有资料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2/3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想法与行为,15%~25%抑郁症患者
期刊
祛湿排毒减肥,吃根豆粉;手脚冰凉,喝红豆薏仁粉;抗衰老乌发健脑,吃乌发粉;告别A罩杯,打造傲人丰姿,吃木瓜葛根茯苓粉……  近年来,从超市、农贸市场到网络上突然冒出各类养生粉,收获了众多养生心切的“粉丝”。  “都是些五谷杂粮、药食同源的食材,应该对身体有好处吧。”买了八种食材磨成“养生粉”的吴女士说,主要是看中用来打粉的都是中医常用的调养食材,“即使效果没说得那么好,也不会有副作用吧”。  那么
期刊
【教材分析】  《恐龙》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生存年代、种类、食性、繁殖、消失等方面内容,通俗易懂。这篇说明文的授课意在同过朗读、小组交流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庞然大物”“吊桥”等词语的意思。  2.初步掌握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了解文中涉及的说明事物
期刊
山东18岁女孩徐某近万元学费被诈骗电话骗走,发现被骗后,徐某当晚就和家人去派出所报案。回家路上,她突然晕厥、心跳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于8月21日因心力衰竭不幸离世。  伤心欲绝导致“心碎”  几乎所有媒体在阐述女孩死因时,都以“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跳骤停”来描述。有人说,不是说女孩平时身体健康,没什么毛病,怎么会突然心跳骤停?伤心欲绝就真的损伤心脏?  如果女孩真的在发病前没有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