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聚二酸丁二醇酯进行固相反硝化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asdf3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可生物降解聚合物(Biodegradablepolymers,BDPs)材料进行水体反硝化是一项新兴技术,它能同时提供反硝化微生物所需要的附着生长载体和碳源,而且能避免液体碳源和其他类型固体碳源所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潜力。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succinate),PBS)是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中的佼佼者。为了解PBS应用于循环养殖水体反硝化的效果和机理,本实验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PBS用于淡水反硝化的效果及机理研究。以锥形瓶为反应容器,进行了淡水硝酸盐废水脱氮的静态实验研究,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olymerasechainreaction-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PCR-DGGE),分析反应进行的不同阶段(5天,10天,15天,20天)PBS颗粒表面生物膜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开始4天后NO3--N浓度开始明显降低,同时NO2--N浓度开始上升。之后NO3--N浓度一直在波动中降低,而NO2--N浓度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中间有一段时间的积累(第4~20天)。20天后NO3--N浓度降到2mg/L以下,并保持稳定。同时,从第21天起NO2--N浓度降低到检测范围以下。对DGGE图谱的统计分析表明,随反应的进行,细菌种群丰富度逐渐增加,且相邻两时期的相似性逐渐增大。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时序动态性,并随系统的启动运行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与其脱氮效果出现协同变化特征。优势种群以β-变形菌纲(56.25%)和γ-变形菌纲(31.25%)细菌为主。   PBS用于海水反硝化的效果及机理研究。以锥形瓶为反应容器,进行了海水硝酸盐废水脱氮的静态实验研究,并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olymerasechainreaction-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PCR-DGGE),分析反应进行的不同阶段(11天,21天,31天)PBS颗粒表面生物膜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变化。结果表明,实验开始7天后NO3--N浓度开始明显降低,同时NO2--N浓度开始上升。之后NO3--N浓度一直平稳降低,而NO2--N浓度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中间有一段时间的积累(第7~20天)。21天后NO3--N浓度降到0.1mg/L以下,并保存稳定。同时,从第21天起NO2--N浓度降低到检测范围以下。与淡水类似,对DGGE图谱的统计分析表明,随反应的进行,细菌种群丰富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增加(0.476→0.571→0.667),且相邻两时期的相似性逐渐增大(33.3→54.5→61.5)。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时序动态性,并随系统的启动运行逐渐趋于稳定和成熟,与其脱氮效果出现协同变化特征。优势种群以γ-变形菌纲细菌(66.67%)和α-变形菌纲细菌(16.67%)为主。   用PBS构建连续式脱氮反应器进行反硝化的相关研究。以PBS作为反硝化微生物的碳源和附着生长载体构建连续式反应器,进行了反硝化效果,填料消耗情况,不同高度微生物群落空间变化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当HRT控制在8小时左右时,反应器运行2天后出水NO3--N浓度即开始明显降低,并从第10天起稳定在98%以上,其间仅在第16天由于进水NO3--N浓度加倍使当天去除率略有降低(96.03%)。反应器最佳硝氮去除率达到99.7%以上(第19,24天)。同时,反应器启动后短时期内NO2--N浓度迅速升高,并有一段时间的积累(第1~8天)。从第9天起,出水NO2--N浓度降至检测范围以下,并保持稳定。与硝氮类似,仅在第16天出现暂时性上升。反应器运行30天后,位于反应器底部的PBS质量减少最多,为23.4%;其次为中部,为3.7%;上部的质量减少最小,仅为0.2%。反应器稳定运行后,不同高度处的DGGE分离图谱表明,反应器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空间差异,为不同位置PBS的质量损耗差异提供了微生物层面的证明。反应器稳定运行后,其填料颗粒表面的扫描电镜照片表明,PBS外表面在降解菌体内酶的降解作用下,形成了多级孔状结构及大量空洞。
其他文献
重金属作为一类重要的污染物,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已日益加深,从而通过食物链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本实验采用体长为9.9-13.5cm的军曹鱼幼鱼作为受试对象,以重
本文采用组织块法,对来源于锦鲤(Cyprinuscarpio)的鳍条、吻端、肌肉、心脏、鳔、肠道、卵巢等组织在25℃下,添加20%胎牛血清、0.2μg/mL表皮生长因子(EGF)和25ng/mL成纤维生长因
本文研究了养殖密度对循环水系统中大菱鲆的生长生化指标、主要消化酶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探究了循环水系统中整个养殖阶段不同养殖密度下水质指标变化的差异性。为循环水系
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s,YTX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聚醚类海洋生物毒素,主要由甲藻门中的网状原角藻产生,另外多边舌甲藻和具刺膝沟藻也被报道可产此类毒素。此前世界多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