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土壤氮素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4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是一个占据地球1/4陆地面积的重要生态系统,不同的放牧管理实践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围绕不同放牧管理对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形态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不同放牧管理下不同深度土壤养分及氮素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放牧管理下,围栏封育样地土壤的铵态氮、氨基酸态氮的绝对量都大于过度放牧样地,而其占全氮的比值没有显著的差异。放牧使得酸不溶性氮占全氮的比值提高,而铵态氮占全氮的比值下降。在相同放牧管理下,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以及铵态氮占全氮的比值随深度的加深而减少,而酸解-未知氮、酸不溶性氮占全氮的比值随深度的加深而增加。不同放牧管理下表层土壤供氮能力表现为96年围封(E96)>83年围封(E83)>过度放牧(FG),表明适当年限的围栏封育有利于表层土壤养分状况的改善,过度放牧以及过长时间的围封,都不利于土壤养分恢复。(2)通过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发现对照区和轻度放牧处理下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情况比较相似,中度放牧以及重度放牧处理均造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化,过度放牧明显降低了表层草原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的多样性;通过围栏封育能够明显改善草地土壤0-20 cm以及20-40 cm深度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但对40 cm以下土壤微生物影响不大。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pH、全氮、有机质、速效钾等基本性质的影响。(3)利用qPCR及PLFA同位素示踪技术对草地土壤氮素转化有关的微生物细菌的丰度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土壤氨氧化古菌(AOA)的拷贝数明显高于氨氧化细菌(AOB)的拷贝数,且不同放牧强度对表层0-20cm深度AOA的拷贝数影响较大,说明在这些半干旱贫瘠的草原土壤上,AOA可能在氮素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围栏封育和过度放牧两个处理中,代表细菌的磷脂脂肪酸(PLFAs) il5:0,16:lco7c,16:laω5c,16:0,18:lω7c,及代表放线菌PLFA 10-Me-16:0利用了大部分的13C尿素。培养3天和7天后,与过度放牧土壤相比,恢复样地的土壤中有更多13C进入到磷脂脂肪酸16:0中,这表明恢复样地土壤相比过度放牧样地土壤具有更高的代谢活性。(4)通过对草原土壤氮素转化与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尿素添加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其硝态氮、铵态氮浓度呈显著相关,革兰氏阳性菌、真菌、放线菌等与铵态氮关系密切;放线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等与硝态氮关系密切。通过对不同放牧管理下有机氮的形态与高通量测序结果进行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微生物门类与有机氮形态密切相关,微生物的生物量与氮矿化密切有关。这些结果表明,草原不同的放牧管理实践不仅影响土壤肥力,也影响微生物的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土壤氮素的周转。
其他文献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学校时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
错季白萝卜是冀西北坝上地区出口的主要根菜类蔬菜,针对坝上地区不合理施用氮肥以及当地缓释肥品种杂乱多样等问题,本研究以市场上常见的五种不同N、P、K配比的缓释肥为试验材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国内外对蚯蚓的活性成分有了新的认识,如从蚯蚓体内提取抗菌物质并对其抑菌和免疫活性进行研究。目前对于抗菌物质的提取,多采用热激、电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