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IgA肾病(IgAN)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类型,也是终末期肾衰(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复杂多样,以致于临床表现—病理分级不一致,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严重困难,故研究其疗效判别方法和预后影响因素成为当前临床医学的难点和热点。IgAN的病理改变除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病变外,肾血管病变在疾病演变中的价值也越来越受重视,并且成为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有许多方法如肾活检、肾血管造影、MRI及CT灌注成像等均可评估肾血管病变,其中以肾活检最为可靠,但受主客观条件所限,这些方法均不能作为常规手段,为监测IgAN肾间质血管病变进展,而进行人的活体重复性肾活检更不适宜。无创性的彩超组织动态灌注(DTPM)技术明显克服了上述技术有创损伤和不便于重复进行等缺点,而且可定量观察分析,它从血流动力学改变入手研究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从而反映肾间质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关注。目的:用彩超组织动态灌注测量(DTPM)技术对各IgA肾病肾间质血管病变组肾皮质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监测IgA肾病肾间质血管病变进展的可行性观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对象及方法:2010年02月-2012年02月湘雅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经免疫病理证实为原发性IgAN患者158例,所有入选病例排除急性期的IgAN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性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等继发性IgAN,经病理学检查参照Katafuchi半定量积分法对其肾间质血管损害程度分级后分为四组:无间质血管病变组、轻度间质血管病变组、中度间质血管病变组、重度间质血管病变组,于肾活检术前三天应用GE Vivid7彩超诊断仪采集拟诊为IgAN的患者右肾2-3个心动周期的彩色血流视频图像,待病理确诊后回顾性收集入选病例肾穿年龄、病程、血压等临床指标,并选出其肾脏彩色动态图像运用PixelFlux软件进行脱机分析,测得各组DTPM技术血流灌注参数:平均血流速度(Vmix)、平均灌注强度(Imix)、组织阻力指数(TRI),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各IgAN肾间质血管病变组间DTPM技术灌注参数比较:与无间质血管病变组相比:轻度间质血管病变组Imix、Vmix值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间质血管病变组Imix及Vmix减低,TRI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间质血管病变组相比:中、重度间质血管病变组Imix、Vmix减低,TRI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gAN中度间质血管病变组相比:重度组Vmix、Imix减低,T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TPM技术灌注参数与IgA肾间质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IgAN肾间质血管病变各组Imix、Vmix与肾间质血管病变严重度分级呈等级负相关,TRI与肾间质血管病变严重度分级呈正相关。3.ROC曲线分析可知:TRI. Imix及Vmix评价IgAN肾间质血管病变严重度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良好。结论:1、DTPM技术灌注参数与IgAN肾间质血管病变严重度分级呈良好的等级相关,表明相关灌注参数可以较好的反映IgA肾间质血管病变严重程度,可以作为监测IgAN肾间质血管病变进展的观测指标。2、DTPM技术灌注参数Vmix及Imix随IgAN。肾间质血管病变的加重而降低,TRI随其肾间质血管病变的加重而升高。3、ROC曲线分析表明:DTPM技术灌注参数Vmix、Imix及TRI对于评价IgA肾间质血管病变严重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