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再分析逐日及月平均资料以及我国160个测站月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各个季节大气热源气候分布,分析了亚洲季风区热源季节变化规律。着重讨论了夏季孟加拉湾和菲律宾热源年际异常时,亚洲季风环流系统的响应,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关系。 结果表明:(1)夏季大气热源的范围最大,强度最强,以后以秋、冬季依次变小变弱,春季又开始变大变强。夏季亚洲季风区有三个强的大气热源中心,其中以孟加拉湾热源最强,菲律宾热源和印度半岛西部热源次之。(2)夏季孟加拉湾热源和菲律宾热源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3)当孟加拉湾热源异常强(弱)时,南亚高压偏西(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西);印度夏季风偏强(弱),东亚热带季风偏弱(强)。孟加拉湾热源异常对南亚高压、南亚季风、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是显著的,对东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并不显著。(4)夏季孟加拉湾热源与同期长江以南、华南东部的部分地区的降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与西南到华南西部地区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5)当夏季菲律宾热源异常增强时,南亚高压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位于100°E以东,一个位于80°E以西,但位置都偏北。东亚热带季风加强,南亚季风也有所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当夏季菲律宾热源异常减弱时,南亚高压只表现为一个部分,且位置偏南,南亚季风加强,东亚热带季风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夏季菲律宾热源异常强年,东部的南亚高压异常显著,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北也达到显著水平,东亚热带季风的加强是显著的,而南亚季风的加强并不显著;而热源异常减弱时,东亚热带季风的减弱、南亚季风的加强都达到显著水平,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的位置异常偏南也是显著的。(6)夏季菲律宾热源异常强年,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北,中国雨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一个位于华南、东南沿海,受东亚热带季风影响;另一个位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黑龙江地区,受副热带季风的影响。热源异常弱年,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南,中国雨区位于江南地区,主要受副热带季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