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考察2-萘胺在Hemi Q[6]存在下的二聚反应,建立了一种通过半瓜环催化2-芳胺的氧化二聚反应来合成二苯并[a,j]吩嗪类产物的有效方法,反应温和快捷并具有较高的产率。详细研究底物结构,大环空腔尺寸及体系酸度等条件的二聚反应的影响,优化催化反应条件,并对产物进行完整的谱学表征,确定产物结构。通过紫外光谱进行了动力学实验,以确定最佳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大环催化剂的量以及底物与二聚反应活性之间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考察2-萘胺在Hemi Q[6]存在下的二聚反应,建立了一种通过半瓜环催化2-芳胺的氧化二聚反应来合成二苯并[a,j]吩嗪类产物的有效方法,反应温和快捷并具有较高的产率。详细研究底物结构,大环空腔尺寸及体系酸度等条件的二聚反应的影响,优化催化反应条件,并对产物进行完整的谱学表征,确定产物结构。通过紫外光谱进行了动力学实验,以确定最佳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大环催化剂的量以及底物与二聚反应活性之间的结构-活性关系。借助1H NMR跟踪二聚化过程,提出了一种合理的反应机理,涉及质子化2-芳胺和Hemi Q[6]之间的主客相互作用,亲核攻击,进而置换底物上的亚氨基。半瓜环的这种催化氧化的特性给了我们开发半瓜环电催化有机合成的灵感。在玻璃碳片电极上修饰具有电化学手性识别的能力的大环化合物[O]-Chiral Mulifarene[3,2,1](O-CMF)构建手性电极,不对称电还原苯乙酮温和地合成了具有良好产率和ee值的1-苯乙醇,该反应还具有良好的转化率。利用电化学阻抗分析,表明成功构建修饰电极。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苯乙酮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确定了反应的可能性。考察了电解方法、后处理方法、溶剂种类、支持电解质种类、修饰大环化合物的量、水的含量、p H值、电解电位、修饰不同的大环化合物等条件在苯乙酮电还原中的影响。经过最优筛选条件电解,获得了40.5%产率的1-苯乙醇,1-苯乙醇中具以S构型为主,其ee值达到38.5%。生物碱常用作手性催化剂,可以在电解液中诱导手性,将它与建立起的O-CMF修饰的手性电极协同作用对苯乙酮进行电还原,进一步提高1-苯乙醇的ee值。在手性电极下,考察不同生物碱存在下的苯乙酮的循环伏安行为,证明盐酸化的生物碱可以进一步提高苯乙酮的峰电流,还可以与该手性电极协同催化苯乙酮。在QN-HCl的存在下,采用手性电极对苯乙酮进行不对称电还原,得到了产率为46.8%、转化率为93.9%、ee值为46.5%的1-苯乙醇。本论文提供了利用超分子六元半瓜环专一高效地催化合成二苯并[a,j]吩嗪类化合物的产物产率较高,这是目前为止非常好的方法。本论文将具有手性空腔的[O]-Chiral Mulifarene超分子应用于不对称电合成领域中,拓宽了超分子在电化学催化中研究范围。
其他文献
小绿叶蝉族Empoascini隶属半翅目Hemiptera、头喙亚目Auchenorryhncha、叶蝉科Cicadellidae、小叶蝉亚科Typhlocybinae,是该亚科数量仅次于斑叶蝉族Erythroneurini的第二大类群。全世界已记载小绿叶蝉族昆虫83属1373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动物地理区。中国已知42属216种。本研究检视了采自贵州、广西、广东、海南、青海、新疆、四川、云南、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作为贵州省常见的用材树种,马尾松林在全省广泛分布,利用泰森多边形法对马尾松林分进行生长空间分析,以6个理论或经验生长方程为基础,结合立地条件构建马尾松林分胸径、树高、蓄积生长的多元回归哑变量模型,探索马尾松潜在生长空间(样地泰森多边形总面积或点密度ρ或株数N)及立地条件(立地质量等级SQ1)对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Dg、平均树高H、林分蓄积量M生长的影响规律,
在现实生活中,公安部门搜索犯罪嫌疑人的踪迹通常是通过视频侦查和视频分析的方式,在现如今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只靠人工侦查的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科技的潮流,比较费时费力,容易引起工作人员的视觉疲劳,极有可能因此错过抓捕的最佳时机,如何利用科技才能实现快速检索就成为了一个难题。行人重识别(Person Re-identification,Re ID)因其目标是检索所有与特定行人相似的行人,能更好地辅
磷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生产磷酸及磷复肥的主要原料。目前磷酸的生产工艺主要以湿法磷酸为主,其中硫酸法生产磷酸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磷酸分解磷矿过程中磷矿分解率低,P2O5回收率低磷酸分解磷矿时液固比较大等问题,论文以瓮安县磷矿为原料,开展磷酸高效分解磷矿的实验研究,通过探索关键的工艺参数:磷酸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磷矿粒径等对磷矿P2O5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磷酸分解磷矿的反应历程,建立动力学
钢筋是重大工程结构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其细晶结构决定钢筋的强度和抗震性。微合金元素和控轧控冷相结合对高强度抗震钢筋的微观组织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机进行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相变规律和热膨胀曲线的测定,获得高强度抗震钢筋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在冷却速率为0.3℃/s~3℃/s时,0.017%Nb和0.023%Nb的实验钢发生铁素体相变和珠光体相变。两种实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环境的日益复杂,对于建立智能交通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监控交通中的车辆,但当前的目标检测算法不能充分利用视频流中的时序信息,对视频中移动目标的检测精度较低。为解决该问题并充分利用已有目标检测网络的优点,本文提出并优化了融合长短时记忆网络的LSTM-YOLOv3目标检测算法,并在监控视频数据集UA-DETRAC上进行了实验,实验验证了
重金属是有害污染物,由于其环境持久性、毒性和生物累积性,对人类和水生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铅离子(Pb2+)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且最具毒性和持久性的重金属离子之一。低浓度Pb2+也会导致许多健康问题,包括神经损伤、心血管损伤、肾脏功能障碍、生殖功能障碍和发育障碍等。DNA酶(DNAzyme)是体外筛选具有类似酶催化活性的DNA分子,通过Pb2+能够特异性识别DNAzyme特定裂解位点
锰氧化物由于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丰富的表面羟基等特点,因此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常被用作吸附剂使用。本论文主要探究以H2O2为氧化剂,原位氧化硫酸锰溶液,实现以高吸附性能为目的可控制备高纯锰氧化物的调控技术手段,进而对钴、镍重金属离子进行吸附验证。为探究不同氧化剂在原位氧化硫酸锰溶液时对产物的影响,以及以H2O2为氧化剂的优势,将H2O2、次氯酸钠、高锰酸钾、氧
以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叶柄为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多次继代培养获得适宜悬浮培养的疏松愈伤组织,利用疏松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对半夏游离块茎分化有效的植物激素种类后,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游离块茎分化的条件。同时,分析游离块茎分化过程中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其组织结构变化;利用SSR分子标记确认游离块茎是否发
相变材料(PCMs)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储能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潜热优势,在太阳能利用、电子器件的热管理和建筑节能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制备稳定、高相变焓,高热导率和高能量转换效率一体的复合PCMs仍然是人们迫切需要的。聚乙烯醇(PVA)气凝胶是一种典型的三维多孔材料,具有制备简单,环境友好,原料廉价易得等优点,并且相比于金属泡沫、无机多孔材料具有更好的加工性、绝缘性能和吸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