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NLRC5是2010年在小鼠上被发现的新型NOD样受体分子,是NLR家族最大的成员,免疫组织和器官中高水平表达,随后的大量研究表明NLRC5在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本身的调控机制还不清楚,因此为了阐明NLRC5启动子区的调控原理,本研究首先检测了鸡的细胞系DF1和HD11细胞中NLRC5的表达,克隆了NLRC5起始密码子前4372 bp的启动子区,构建系列启动子区缺失载体,转染DF1细胞,双荧光素酶实验反映不同长度启动子的活性来寻找核心区域。预测分析启动子区域内可能存在的顺式作用元件,接着利用启动子结合转录因子实验、定点突变实验、EMSA的方法来验证顺式元件及对NLRC5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然后利用软件预测NLRC5启动子区的CpG岛,并通过BSP检测DF1和HD11细胞的NLRC5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最后利用目标捕获测序的方法对27个鸡品种NLRC5启动子区进行SNP检测,分析SNP对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甲基化和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RT-qPCR检测到NLRC5在HD11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DF1。通过11个系列缺失载体的双荧光素酶实验发现了NLRC5启动子区存在2个核心区域,分别是-4372到-3756和-2925到-2265,并且NLRC5启动子的活性依赖转录起始位点下游区域。2.为寻找NLRC5启动子区的潜在调控元件,利用TRANSFAC和JASPAR分析发现NLRC5启动子-4372到-2065间不包含典型核糖核酸聚合酶Ⅱ结合元件,第一个核心区域内存在顺式元件YY1,2个核心区域和第二个转录起始位点下游分别预测到转录因子STAT家族的结合位点,而顺式元件NFKB只出现在第二个核心区域。为了确认第二个核心区域内的顺式元件进行了启动子结合转录因子实验,结果显示此区域内有顺式元件STAT1、 CEBP,可能存在NF-κB结合位点,不含顺式元件IRF、PPAR。针对第二个核心区域的顺式元件STAT1的点突变和EMSA实验进一步确认了第二个核心区域内存在顺式元件STAT1,并且在NLRC5启动子活性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3.为探讨NLRC5启动子区的甲基化对转录水平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其中MethPrimer预测发现2个CpG岛;BSP实验结果表明DF1处于高甲基化状态,而HD11甲基化水平较低,第一个启动核心区域及两个核心区域之间有3个高甲基化区域(-3989到-3961、-3557到-3430及-3344到-3040),2个岛内含有顺式元件E2F、YY1、STAT等。4.最后探讨了NLRC5启动子SNP与转录水平的关系,目标捕获测序结果显示NLRC5启动子有丰富多态性,但2个核心区域比较保守,河南斗鸡SNP最少,来航鸡最多,SNP位点对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和CpG岛大小有影响,焦磷酸测序发现SNP10和SNP11对甲基化水平存在影响但不显著,第二个核心区域内的SNP13 (A-2470G)能显著影响NLRC5启动子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