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内碳纳米管的光热转换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61367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能储量丰富但能量密度低,收集困难。本文将优质光热转换材料以纳米流体和纳米材料涂层两种形式与微通道结构相结合,利用微通道效应实现太阳能的高效收集。纳米流体由于纳米颗粒的加入,可以表现出远优于基液的光吸收性能,在微通道的强化作用下可以实现在短距离内的快速温升。由纳米材料制成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在实现高效光热转换性能的同时可以避免纳米流体稳定性欠佳的问题,并且由于微通道大比表面积的特点,与常规的间接吸收式太阳能集热器相比,将光热材料负载在微通道内壁大大强化了涂层与工质的换热过程,有利于集热器效率的提高。本文设计了基于微通道的集热装置,通过实验手段研究了纳米流体与纳米材料涂层的光热转换特性。首先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分散剂制备了稳定性良好的碳纳米管(CNT)纳米流体,在CNT质量分数为0~0.02%的范围下,微通道集热系统的光热转换效率随CNT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增幅逐渐变缓。流速的增加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热转换效率,其中当流速为1.6 cm/s时,0.02 wt%的CNT纳米流体光热转换效率达到了91.2%。在CNT纳米流体的基础之上,制备了碳纳米管/氧化铜(CNT/CuO)二元纳米流体,纳米CuO颗粒的添加进一步提升了微通道集热器的光热转换性能,对于0.0025wt%的CNT纳米流体,添加0.025~0.2 wt%的纳米CuO均能对系统的光热转换性能起到改善作用,但在CuO的含量达到0.1 wt%后,提升效果相对于质量分数的增加较为不明显。使用纳米CuO对CNT纳米流体进行掺杂,0~0.02 wt%的CNT纳米流体的光热性能均可得到进一步提升。质量分数为0.02%/0.1%的CNT/CuO混合纳米流体在1.6 cm/s的流速下,光热转换效率可以达到95%。鉴于纳米光热材料在流体中的不稳定性,以聚乙烯醇(PVA)为粘结剂,提出了微通道内壁负载碳纳米管/聚乙烯醇(CNT/PVA)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壁面预处理与涂层材料的负载,由于微通道大比表面积的优势,固定化的光热材料仍可以实现良好的光热转换效果,其中由CNT含量为0.2 wt%的混合液所制备的微通道负载涂层在1.6 cm/s的工质流速下可以达到86.9%的光热转换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偏头痛、减压病、隐源性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心内右向左分流(right-to-left shunts,RLS)受到广泛关注。临床检测心内RLS的方法繁多,各具特色。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contrast-enhanced transcranial Doppler,c-TCD)作为一种间接检测心内RLS的手段,以高度的可靠性及敏感性从众多检查方法中脱颖而出。然而,c-TCD检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有190多个民族。这些民族在居住环境、人口分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使得俄罗
预算评审是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财政预算的审核者,在控制财政运行成本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L市文化遗产园区作为政府机关,当前预算评审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
强化传热技术能够提高换热设备的效率,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因此,在制冷系统中,寻找高效强化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涟漪纹管和方形管是近年来新兴的三维表面强
第一部分:正常人脑皮层形态结构与微结构关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目的:利用磁共振高分辨率结构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high-resolution structural imaging,3DT1WI)及神经突密
《详校篇海》是《四声篇海》的校订之作。为改正《四声篇海》“载者伤于滥,而注则伤于疎”的缺点,李登与赵新盘以它为蓝本,参考《洪武正韵》《集韵》等字韵书,做出了大量校订
由于地质情况和自然因素等原因,隧道初期支护变形过大导致侵限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的处理方案有换拱和暗洞改明洞两种,而对于埋深浅、岩质差的洞口段来说,采取后一种方案显然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是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最大的属,包含400多个病毒种。近几十年来,begomoviruses在全球各地暴发,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研究begomov
众所周知,样品前处理是药品检验与分析的关键步骤。该过程不仅耗占大量时间,还是造成后续分析结果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固相萃取是主流的生理体液样品前处理手段,而
隧道防火涂层作为一种防火保护材料在隧道防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粘结强度低和毒性较大的缺陷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本课题采用Na2O2作为发泡剂制备轻质无毒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