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AFLP技术和方法,对携带Lr34的小麦近等基因系、染色体代换系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共筛选了78对EcoRI/MseI引物(上海生工),筛选获得一对特异性引物(E03:5’-GACTGCGTACCAATTCAAT-3’和M01:5’-GATGAGTCCTGAGTAACAT-3’),可在抗病亲本中扩增出两条大小分别为240bp和300bp的DNA多态性片段,在感病亲本中未能扩增出同等大小的DNA片段。通过对一条多态性片段(240bp)进行分离克隆和序列测定,表明这一与抗病基因可能有关的DNA多态性片段大小为237bp。根据此序列设计引物,可进一步对抗病亲本进行回检及开展与抗病基因的连锁分析。 根据与持久抗秆锈基因Sr31有关的DNA多态性片段序列,利用Primer 5.0软件共设计出7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利用Sr31的小麦近等基因系及其它抗/感材料进行回检筛选,获得Sr31的特异性引物(BR41:5’cac ccc ctt ggt agc aca 3’和BR12:5’agc cag tat cct cca cct cct3’),可定性扩增DNA特异性区段,其片段大小为331bp,此可用作Sr31的SCAR标记。以Kavkaz和Lovrin13作为供体亲本,以完全感病品种MeNair701作为母本,分别构建了123株和120株F2代分离群体,苗期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二者对小麦秆锈菌优势小种21C3的抗性系分别由一对显性基因和二对显性互补基因所控制。利用Sr31基因的SCAR标记对F2代抗感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并用QTXb17软件进行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表明,Sr31的SCAR标记与抗病基因有较紧密的连锁遗传关系。在Kavkaz×McNair701的杂交组合中,SCAR标记与抗秆锈基因Sr31的遗传距离为25.8cM+4.2cM;在Lovrin13×McNair701的杂交组合中,其遗传距离为19.3cM+3.4cM。在小麦抗锈育种中,利用Sr31的SCAR标记进行基因鉴定和辅助选择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本文还就AFLP技术的可靠性、AFLP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RAPD标记的基因类型、RAPD对易位系的鉴定以及Sr31分子标记的应用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