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腔内支架植入(ESP)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收集我院介入科于2011年9月至2016年6月行腔内支架植入治疗的SISMAD患者24例。分析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腔内支架植入治疗等临床数据,进行随访统计。通过观察术中、术后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进行安全性评估;通过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以及真腔受压程度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腔内支架植入治疗,其中17例患者行单覆膜支架植入;7例患者行双裸支架重叠植入;共植入31枚支架(17枚覆膜支架和14枚裸支架)。平均随访时间为23.15±5.27月(范围6-53个月)。在本组患者中,20例(83%)患者腹痛症状消失;4例(17%)患者仍时有腹部不适感。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平均分为8.6±1.4分(7-10分),术后VAS平均分为0.9±0.4分(0-3分)。术前肠系膜上动脉(SMA)真腔受压程度平均值为80.8±3.4%(46%-100%);术后SMA真腔受压程度平均值为9.3±1.6%(0-16%)。无死亡及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CTA检查,24例(100%)均显示支架位置良好,支架内血流通畅;5例(22%)夹层再发,其中1例仍有餐后腹痛者再次行支架植入治疗后,腹痛逐渐缓解,其余4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继续随访观察;1例(4%)于SMA远端出现新发夹层,因其无任何症状,未作进一步处理。在本组研究中,对于夹层再开放的发生率,双裸支架重叠植入和单覆膜支架植入的患者中以及在症状缓解和症状不缓解的患者中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症状性的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如不伴有肠缺血坏死以及破裂出血等风险,腔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随访过程中少部分患者夹层有可能再发,但并不影响其症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