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人》——新工笔系列组画中构成艺术的应用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ng8042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毕业设计的选题为“《木偶人》——新工笔系列组画中构成艺术的应用研究”。在当代多元的文化社会语境下,工笔绘画作为中国画艺术中的重要分支,陈陈相因,以传统的艺术表现语言及观念创作难以表达现代都市人关于存在,关于生活的意识体验。一批审美旨趣相投,风格类似的新工笔画家,基于传统,通过自我突围,心境观照的方式,以开放包容的态度热衷于精神层面的改造,创新绘画形式语言和创作观念,形成个性鲜明的图式风格,在当代艺术绘画领域逐渐取得建立话语权。本文将以构成艺术作为切入点,首先根据新工笔绘画的需求调研基础,在相关文献理论研究支撑下,选取部分画家作品作相应个案分析,其次应用构成艺术理论知识结合个人创作实践部分,完成主题系列新工笔组画,最后反思总结创作实践研究结果及经验,对当代艺术语境下产生的新工笔绘画作深入探究。第一部分创作作品图片。对创作前期的灵感归纳筛选,确定创作题材与主题。根据题材的类型与主题的设定,对相关素材收集整理,完成作品小稿、素描底稿、宣纸拷贝正稿及色稿的绘制,以电子照片形式记录存档,完成对创作过程的直观再现,叙述过程的进展,呈现作品的具体实施环节。第二部分创作报告。主要包括需求调研报告、理论研究报告、创作过程报告、创作实践总结四方面。首先,需求调研报告。根据课题研究的领域,确定新工笔绘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构成艺术角度入手,重点探析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理论在新工笔绘画创作中的具体应用研究。通过实体调研与网络调研两大途径,在确定调研范围的前提下,走访调研各类大型图书馆、外文书店、购书市场及网络购书网站、雅昌艺术网等,全面清晰地了解了目前新工笔绘画在市场行情中的市场定位。辅以问卷调查、走访等方式获取有关新工笔绘画的受众群体以及社会关注度的数据信息,完成对新工笔绘画的资料搜集、市场调查与整合,对新工笔绘画的市场现状分析总结,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提供市场调研基础。其次,理论研究报告。根据构成艺术在新工笔绘画中的应用研究,对新工笔绘画及构成艺术的相关文献理论研究,查阅搜集书籍,期刊等文献,通过个案研究法、交叉研究法、归纳分析法,重新认识“新工笔”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新”的理解。论述新工笔绘画的发展脉络及文献研究现状,探究新工笔绘画的基本现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新工笔画家的工笔作品,着重研究构成艺术对新工笔绘画创作产生的影响,以个别典型“新工笔”画家的作品为例,从构图、题材、物象造型、线条、色彩调性、肌理制作效果方面阐明新工笔绘画的艺术价值与观念表现。运用设计构成学科基础知识,结合自身创作,根据研究结果总结归纳思考,制定相应的创作方案,为后期创作中借鉴应用构成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方法提供理论支撑。这也是本文的核心重点部分。再其次,创作过程实践报告。根据本课题研究制定的创作理念与思路,策划实施了以“木偶人”为表现主体的新工笔系列组画方案。从创作的灵感来源、创作构思、创作过程及创作总结经验四个方面完成。根据前期制定的研究方案,创作完成一组八张,尺寸为30×51cm的纸本新工笔系列组画,并研究总结构成艺术对新工笔创作多元发展提供的各种可能性,通过制作环节探析创作中“新”的体现,延伸新工笔绘画对当代工笔画创作引发的思考和启示,发现解决新的问题,探寻新工笔绘画将当代工笔画推向新高度的策略。最后,创作研究总结。从课题研究总结与创作实践总结两部分完成。新工笔绘画是当代工笔画中实践先于理论的新现象,与传统貌合神离。在学术领域存在潜在的学术价值,活跃市场与异化创作审美价值取向的风险并存,通过对构成艺术在新工笔绘画中的应用研究,为新工笔绘画的理论研究添砖加瓦。结合创作实践,让观者全方位多视角地认知新工笔绘画,拓展技术革新,借助图像化的形式连接古今,构建连接欣赏者与画家产生精神共鸣的载体,考量探究新工笔绘画对当代艺术领域发展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中国写意人物画是人物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中国画中有重要的地位。到中国19世纪清末时期,近代中国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历史变革,而中国绘画艺术、写意人物画也正经受着巨大冲击
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年出生于捷克的一个叫做内拉霍塞维斯的村庄,1904年卒于捷克首都巴拉格。德沃夏克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涉足领域非常广泛。在
本次创作的题目是“草长虫飞”,主要是选取草本花卉和昆虫这两类物象,以水彩插画中的艺术表现为主题,重点解决自然主题有关的独立插画作品主题与立意的单一化,以及精神性内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