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书籍正处于受到严峻考验的时期,书籍市场本身反映出来的书籍装帧设计质量存在较大差距,那么作者不禁思考,是否存在某种设计的原则可以作为书籍装帧设计的基本要求来规范完善这个领域呢?在当今人们物质日益丰富,娱乐要求激增,资讯爆炸的智脑时代里,书籍装帧设计的原则是否给出了相应的对策?速泰熙先生提出的“创可贴”书籍设计标准在此时引起作者极大的兴趣。而“标准”常被用以衡量事物优劣,文章中选择使用“原则”来突出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工作时被期望所要达到的要求。本文通过作者在兼职工作时候的自身实践经验来体会理解“创可贴”书籍装帧设计原则,并将其分解到每一个字,具体探讨“创”、“可”、“贴”分别与设计的关系是怎样的;然而身处高速运转的时代,尤其在设计界是不存在任何时空都适用的一套原则的,那么早年被提出的这个书籍装帧设计原则在二十一世纪是否还具有规范力呢?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在第三章节结合研究现今社会大环境的特点以及其他领域的发展趋势,来论证“创可贴”这个设计概念不论是从其精神内涵或是它的汉语趣味性讲,它的提出在书籍装帧设计领域甚至是在更广泛的空间更长远的时间中都是具有一定价值与意义的。经过前两部分对“创可贴”书籍装帧设计原则建立了基本认识与信任之后,作者在第三部分末尾又一次提出问题:既然“创可贴”是有实际引导意义的书籍装帧设计原则,那么设计者如何达到其要求而创作出好的设计作品呢?首先文章明确了书籍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无障碍沟通,所以不可忽视沟通的环境、沟通的参与者、沟通的内容。作者通过借鉴饮食、产品设计、材料学等其他行业中出现的新锐表现手法或是理念,同时对现代读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消费特点进行观察揣摩,应用举例、比较等研究手法以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总结出:回归自然、回归人情、回归市场的思路。本文最后以好奇的心态尝试探究未来环境中“创可贴”的新语义及其背后蕴含的书籍装帧设计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