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单硫代碳酸酯的结构与性能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m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单硫代碳酸酯主链中硫原子的存在,使其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抗菌和重金属离子吸附等优异的性能,因而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催化体系的开发,使聚单硫代碳酸酯的合成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主要的单体氧硫化碳已有多种低成本合成途径,其与基础化工原料环氧化物的共聚,使得聚单硫代碳酸酯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可能,并有望成为一类新的通用聚合物材料。因此深入研究聚单硫代碳酸酯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首先,本论文对比研究了聚三亚甲基单硫代碳酸酯(PTMMTC)和聚乙烯单硫代碳酸酯(PEMTC)的非等温和等温结晶行为。“奇偶效应”的存在使PTMMTC相比PEMTC具有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从而导致PTMMTC具有较高的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在相同的过冷度下,PTMMTC具有更高的结晶速率和球晶生长速率。SAXS结果表明,PTMMTC球晶中有更多无定型相存在,且堆积在片晶之间,导致PTMMTC具有较大的长周期,因此PTMMTC在较低的结晶温度下易形成环带状球晶,而PEMTC则形成无环带球晶。另外,PTMMTC主链上虽然具有较长的烷烃链段,但却具有较高的平衡熔点和折叠链端表面自由能,表明PTMMTC分子链相比PEMTC更加刚性,进一步证实PTMMTC具有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PTMMTC和PEMTC在熔融过程中均出现双熔融峰现象,但两者形成双熔融峰的机理并不相同。其次,对比研究了 PTMMTC和PEMTC与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和聚乙烯碳酸酯(PEC)的结晶性能,通过对四种聚合物的动态力学分析以及四种聚合物的模型小分子进行理论计算模拟,初步探索了“硫取代增强结晶”的机理。在性能方面,结晶性的PTMMTC和PEMTC相比无定型的PTMC和PEC拉伸强度提高了 2个数量级。其次,成功制备了具有双导电相及微相分离结构的PPMTCn-b-PEO44/LiTFSI电解质,获得了力学性能和电学性能同步提高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AXS结果表明,在中等掺杂比(1/12和1/6)时,锂盐的加入会诱导相容性较好的PPMTC和PEO嵌段发生微相分离;而在较低(1/24)或较高(1/3)的掺杂比时,电解质发生微相分离的趋势逐渐变弱。FTIR结果证实了锂离子与PPMTC和PEO嵌段发生竞争性络合作用。另外,与具有单相导电的嵌段共聚物电解质相比,PPMTCn-b-PEO44/LiTFSI 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更高。同时,PPMTCn-b-PEO44/LiTFSI电解质的储能模量比PEO44/LiTFSI电解质高1~4个数量级,这归因于电解质中的刚性PPMTC链段和微相分离结构。论文最后研究了聚单硫代碳酸酯的化学降解和转化性能。采用有机碱催化的方法,可将聚丙烯单硫代碳酸酯(PPMTC)通过“一锅-一步法”转化为高附加值的聚硫化丙烯(PPS)。研究发现,PPMTC首先被有机碱降解成五元环状单硫代碳酸酯,然后五元环状单硫代碳酸酯发生开环反应生成硫化丙烯,并释放出CO2,最后硫化丙烯在有机碱的作用下开环聚合生成PPS。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结晶性的PEMTC和PTMMTC等聚单硫代碳酸酯均可在有机碱催化下转化为相应的聚硫醚。所得聚硫醚具有较高的折光指数和热分解温度以及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使其在光学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聚合物的性能及其应用不仅受化学组成、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还与拓扑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合成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聚合物,探索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是高分子科学和应用材料科学的重要课题。巧妙地设计与结合不同聚合方法对于合成拓扑高分子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使合成过程简单高效,还能简化后处理步骤。然而目前报道所涉及到的聚合反应类型均无法兼顾到这两点,导致制备过程繁琐,更不利于将来可能的工业化应用
柠檬烯是植物天然单环单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生物燃料、生物防治及化工生产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目前,柠檬烯主要通过植物提取法进行工业生产,该方法不仅能耗大且难以保证柠檬烯的产量和质量。利用代谢工程策略和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柠檬烯及其衍生物,具有绿色、产物纯度高、易于分离纯化、可规模化放大、供应稳定等优势。近年来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合成
目的:评价川红中风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川红中风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联合网络药理学与转录组学技术,深入探究川红中风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比川红中风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病例与非川红中风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病例m RS评分、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血瘀证及合并症状的改善情况。2.本实验建立大鼠
手性是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几何性质,是指具有一定构型或构象的分子或离子与其镜像不可重叠的一种特性。不对称碳中心的存在是导致有机和无机分子手性的几个结构特征之一。手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生物体内,对映异构体往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活性。分离、合成高光学纯度的手性化合物是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等相关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近二十年来,有机不对称催化剂因其原料易得、环境友好、以及温和的催化条件等优点而广
本研究主要讨论了“9·11”事件以来,中巴双边关系为什么以及如何受地区和全球发展影响。在这一视角下,本研究分析了中巴关系在战略、经济和政治领域的持续发展。几十年来,中巴关系在战略、经济、政治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区域方面,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演变、印度对中巴关系的阻碍以及中国同阿富汗和伊朗双边关系的重大发展。而全球层面,本文研究的是印美战略伙伴关系、新兴世界秩序以及“一带一路”
学位
卟啉化合物是一类光电性能优异、结构稳定、应用领域广泛的大环平面共轭分子,但是其大的盘状结构使得它容易通过π-π堆积而发生荧光淬灭,因此是一类典型的聚集诱导淬灭(Aggregation Caused Quenching,ACQ)分子,严重限制了卟啉类化合物的应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概念的提出为克服传统染料的ACQ效应提供了 一个新颖的解决
背景: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实体肿瘤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临床研究和实践已经观察到,由慢性肠炎发展到腺瘤,进而再进展到腺癌的现象。这种由正常细胞演进到癌细胞的过程必然伴有多种基因的表达变化和细胞代谢通路的改变。既往的研究显示: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1,DDR1)是新型的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其在调节细胞增殖、代谢、迁移等生
环氧树脂是应用最广泛的热固性聚合物之一,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涂料、电子、航天航空等领域,但是其易燃性以及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等性质限制了其应用。考虑到环境问题,本文以来源于生物质并且含有高磷含量(28 wt%)的植酸(PA)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分子设计,通过静电自组装等方法制备了一系列氮磷型阻燃剂,并研究了这些阻燃剂对环氧树脂热性能及阻燃性能的影响。首先,通过植酸与含氮量高达41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藻类爆发性生长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水体景观与水产养殖,甚至危及人类健康。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藻华处理方法仍然是当前水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课题。低压电场针对低密度藻灭活处理,控制藻细胞快速生长,赋磁功能材料针对高密度藻捕获清除,治理藻华现场,上述高效、安全、简便的低密度控制高密度治理的方法为藻华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研究局部增强电场处理(LEE
本文将重点探讨1977年到1980年,在中美关系正常化向前推进的背景下,美国卡特政府与中国政府通过接触、协商和谈判,最终签订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并且在制度的层面上建立中美科技合作关系的过程。同时,本文还将通过详细梳理中美两国在农业、能源、空间技术和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来阐述中美科技合作关系的具体表现以及美国政府在其中的基本立场和跨部门合作机制。本文的主题分为5个部分。第一章论述中美科技合作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