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优势突出,在资源转换战略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前景广阔、附加值高的功能性炭素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碳纤维既具有炭素材料的固有本性,又具有金属材料的导电和导热性、纺织纤维的柔软性以及高分子材料的轻质等优点,是一材多能和一材多用的功能材料。碳纤维作为电极材料使用时,在电极组装上比粉末材料更加简便,制备电极的过程中无需加入导电剂和有机粘结剂,这将大大提高电极中活性物质的含量,并且减少有机物对电解质迁移的阻碍,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导率。本文将煤酸处理后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出纳米纤维,在碳化、活化后得到煤基碳纤维,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所得的碳纳米纤维毡可以作为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这种方法为今后清洁利用煤和超级电容器电极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H2SO4/HNO3=3:1的混酸对原煤进行处理,洗涤干燥后得到酸处理煤,该处理过的煤可以溶解在极性有机溶剂当中。研究发现,强酸将煤大分子中的醚键和脂肪链打断,并在煤颗粒表面增加了含氧官能团,从而使其可以溶于极性有机溶剂。并且,煤的溶解度随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大。2)利用聚丙烯腈(PAN)/酸处理煤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为纺丝液,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PAN/酸处理煤前驱体纤维布。该前驱体纤维布在预氧化、碳化后,即得到柔性煤基碳纳米纤维毡。该碳纳米纤维毡在1A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177F g-1的比电容值,在对此纤维毡进行水蒸气活化后,纤维的电容量增加至230F g-1,并且在2A g-1的电流密度下,经1000圈充放电后仍然保持了97%的比电容值,显示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3)利用聚乙烯醇(PVA)/酸处理煤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前驱体,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PVA/酸处理煤前驱体纤维布。在此体系中,我们对碳化温度和煤加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化温度从400升至800度时,碳纤维的电容值在600摄氏度碳化后达到峰值,而煤加入量越大,碳纤维的电容值越高。在溶剂组分中若加入煤的不良溶剂,可制备出介孔碳纤维,其比电容在不活化的情况下可以达到212F g-1。(4)以PVA/煤基碳纤维为基底,通过浸渍反应法得到了碳纤维/氧化锰复合电极材料;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碳纤维/碳纳米管复合纤维,并在其上负载了二氧化锰。研究发现在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碳纤维/氧化锰复合材料的电容值从194F g-1提升至237F g-1,并且该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而碳纤维/碳纳米管/氧化锰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还需要进一步提升(5)本文尝试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薄膜、石墨化碳片和介孔碳纳米结构,通过超声喷雾法制备了空心炭微球和碳纳米管作为骨架的介孔碳。本文对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今后续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