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材料中铜纳米颗粒形成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d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金属纳米颗粒的玻璃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磁、催化等性能,不仅在光学仪器制造、信息储存、光纤通讯、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且对研究金属纳米颗粒的行为及形成机理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国内外研究集中于玻璃中银与金纳米颗粒的形成与性能,而对铜纳米颗粒形成的研究就很少。本研究致力于SiO2-Na2O-CaO系统玻璃中光热诱导铜纳米颗粒的形成,通过热处理技术及紫外线光热诱导法在玻璃中得到铜纳米颗粒。与Ag、Au相比,在相同的玻璃基体及光热诱导条件下无法得到Cu纳米颗粒。因为Cu+与玻璃结构结合牢固使得活性小,缺少流动性。通过适当改变玻璃中网络形成体与调节剂的比例关系是能够改变网络结构取向,可以调节Cu+离子在玻璃中的活性。以72%SiO2、8%CaO、20%Na2O为基础组分的玻璃,通过另加入约1.0%的还原剂SnO、1.2%的着色剂Cu2O和1.0%左右的超细活性炭,可以制得含有Cu+的无色透明玻璃。该玻璃可以利用热处理技术及紫外线光热诱导法在玻璃中得到铜纳米颗粒。着色剂以Cu2O效果最好,加入量在0.8%以上比较合适。该样品热处理铜纳米颗粒析出的临界温度值480℃附近,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与时间的增加,玻璃内部析出的铜纳米颗粒尺寸和数量都增大。经过紫外线的诱导,热处理铜纳米颗粒析出的临界值可以在比未光照样品低20℃左右。在玻璃中加入0.08%的CeO2,能够加强玻璃的对紫外光诱导敏感性。玻璃中Cu2O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紫外线光热诱导玻璃中纳米铜颗粒的生成。强紫外线照射有利于纳米铜的析出;照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玻璃中铜纳米颗粒的形成。在高于铜纳米颗粒析出的临界温度进行热处理,经紫外线光照的铜纳米颗粒形成明显要比未光照样品要快;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紫外线光照样品比未照射样品形成更多的铜纳米颗粒。紫外线光热诱导析出的铜纳米颗粒在室温下长期稳定。铜纳米颗粒生成机理是紫外线与玻璃的相互作用,Cu+受紫外线诱导还原而得到铜原子,铜原子在随后的热处理过程中扩散、聚集长大成铜纳米颗粒。
其他文献
老爷这一称呼出现在宋元时期,是出自对官吏的畏惧,才使用“老爷”“爷”这样称呼长辈的词语.到了明清时期,这种称谓被明文规定下来.明朝的九卿、词林和外任司道以上的官可以
期刊
提到再生资源,人们一般会想到废钢、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弃电器和报废汽车,因为这些品种存量巨大,而且都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但对于废玻璃的回收利用,人们就很陌生,专
期刊
目前普遍使用的高级人造金刚石磨料,宜加工硬而脆的材料,不很适合加工钢铁类韧性金属和合金,这主要是因为金刚石在高温下会与钢铁类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金刚石的使用寿命和
本文以河北保定天然钙基蒙脱土为原料,经过提纯、钠化,再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进行有机化插层处理,制备了有机化蒙脱石(OMMT),然后再以聚丙烯(PP)为主料,尼龙6(PA6)为辅料,添加
学位
产品、货物在流通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要遭受各种各样环境因素的考验,这些影响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对产品流通全过程进行严密监测并进行分析。 针对这一现实
高分子水凝胶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软材料,具有许多刚性材料不具备的形变和机动性能,在生物医疗,智能材料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很大应用前景。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水凝胶是多重环境响应性水凝胶,而氧化石墨烯(GO)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是常用的杂化凝胶的无机基体。通过原位溶液聚合法制备GO/高分子复合水凝胶膜,拓宽高分子水凝胶在驱动器件方面的应用。1.以改进Hummers氧化
正极材料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电池技术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橄榄石结构磷酸铁锂由于具有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好,环保性佳,价格低廉和优异的安全性能,曾被认为是非常有
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全市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和海洋暖流季风的影响,该地区原水碱度大、浊度变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