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背景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二致残疾病,然而传统抗抑郁治疗起效慢。最近研究发现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但相关机制仍然不清楚。既往相关研究发现脑区域代谢型谷氨酸受体4(GRM4)表达上调与抑郁发生密切相关。另外我们前期芯片及相关研究实验结果提示氯胺酮可致脑区miR-29a/b/c-3p表达上调,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作用的靶基因可能是GRM4。因此,本研究探讨了氯胺酮是否通过调控与抑郁相关脑部区域miR-29a/b/c-3p表达上调,进而致GRM4表达下调发挥抗抑郁作用,为今后抑郁症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方法1.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正常SD大鼠后前额皮层、下丘脑、海马中miR-29 a/b/c-3p表达情况。2.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方法验证差异性表达的miR-29 a/b/c-3p是否直接靶定靶基因GRM4。3.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方式建立大鼠抑郁样模型,评定抑郁样大鼠及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后抑郁样大鼠相关行为学指标。4.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抑郁样大鼠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抑郁样大鼠后相应脑区差异性表达miR-29 a/b/c-3p的表达情况。5.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B)分别检测抑郁样大鼠及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后抑郁样大鼠相关脑区靶基因GRM4-m 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1.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正常大鼠后:(1)miR-29b-3p在前额皮层表达升高(p<0.05),但在下丘脑、海马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2)miR-29a/c-3p在前额皮层、下丘脑、海马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iR-29b-3p可直接靶定GRM4的3’UTR区,将种子序列突变后,这种靶定作用消失。3.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应激方式可导致大鼠糖水消耗比下降、总活动距离减少以及不动时间延长。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后,抑郁样大鼠糖水消耗比上升、总活动距离延长以及不动时间缩短(p<0.05)。4.miR-29b-3p在抑郁样大鼠前额皮层表达降低(p<0.01),而在下丘脑和海马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抑郁样大鼠后前额皮层表达升高(p<0.01)。5.GRM4(m RNA和蛋白质)在抑郁样大鼠前额皮层表达升高(p<0.01),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处理抑郁样大鼠后前额皮层表达降低(p<0.01)。结论1.氯胺酮可上调大鼠前额皮层miR-29b-3p表达。2.GRM4是miR-29b-3p调控的靶基因。3.前额皮层miR-29b-3p/GRM4参与了氯胺酮抗大鼠抑郁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