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发笑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hq1000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发生在幼儿园场域当中的3-6岁幼儿发笑行为的研究。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现场观察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主要从发笑客体(即笑料)、发笑情境,以及发笑主体(即发笑者)三个层面,对3-6岁幼儿的发笑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同时对幼儿发笑行为的价值与意义,以及笑与幼儿教育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本研究主要分为七大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是关于研究的缘起、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的梳理。第二章是关于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和过程,主要对本研究的关键概念进行了界定,以及对研究的目的、问题、资料的收集,以及研究的分析思路进行了一定的说明。研究的结果分为四个部分,第三章是研究结果之一,是对笑的客体,即幼儿发笑的内容、对象进行的具体分析。第四章是研究结果之二,是对笑的情境,即幼儿发笑行为发生的场景(包括活动场景和场景中的人际环境)的具体分析。第五章是研究结果之三,是对笑的主体,即幼儿自身(包括年龄、性别、社会性经验和心理状态)的具体分析。第六章是讨论与分析,主要是关于幼儿发笑行为的价值与意义的探讨,并且对幼儿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是本研究的结语部分,研究者对本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空间进行了反思和探讨。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和讨论,对于“幼儿为什么发笑”这个核心问题,本文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发笑行为的发生是一个主客体之间双向激活的过程,即刺激物(客体)要能具备激发接收者(主体)发笑的特征,而反过来接收者(主体)要有能理解、识别、欣赏事物可笑性的心理状态,并且这时候的情境条件是允许他们这么做的。只有这样,笑最终才可能产生。具体来说,笑的刺激物需要具有不协调性的特点;发笑者当时应该处于一种游戏、无害、安全、突然的情境当中;发笑者具备发笑的心理机能,亦即或感到认知上的失谐,或感到自身的优越,或感到一种内在能量的释放,或兼而有之。
其他文献
为了解宁夏地区奶牛副结核病的感染情况及流行趋势,本试验对采集于宁夏不同地区的189份疑似副结核症状奶牛的血清样品进行了牛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牛副结核抗体阳
家庭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关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当前Q社区家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家长平时忙于外
近年来,深部脑刺激治疗癫痫的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电刺激治疗癫痫的研究中,现有的刺激模式多是开环的,不能根据病人病情的变化自动输出电刺激信号;而已有的闭环
介绍了一种高效节能的偏心式水力碎浆机,该偏心式水力碎浆机采用独特的偏心式设计、双锥体设计、扰流板设计,产生强度均衡的立体水力梯度和高效均匀的物料交换,实现最佳流体
教育多媒体是现代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结晶,具有设备电器化、教材形声化、教法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农村初中实验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使教学结构更优化、教学手段更多样、
目前,社会化进程正朝着信息化迈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正在对社会的经济、文化等相关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保险业作为金融服务行业的一种,其信息化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核心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约占所有妇科恶性肿瘤的15%。据统计,在美国每年发病人数为2.5万,死亡达到1.6万,世界范围内每
根据深基坑支护系统中支护桩-支撑-土的共同作用特征建立了三维杆系有限元分析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描述支护结构的空间效应和角效应,而且可以通过计算直接给出设计所需的信息
隐喻研究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传统的隐喻理论一般只把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单纯地把它视作一种语言现象。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与推动,隐喻研究更多地从
傩面具是原始宗教观念和巫术艺术的物化形式,是中国千年民间艺术创作出来的艺术符号。傩面具由于地域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艺术和文化特色。婺源傩面具以其夸张怪异的造型、沉